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www.gansulawyer.net/四月最近被朋友圈的「野草莓」勾起了一波回忆杀:
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去乡下奶奶家满山寻宝,乡间固然有许多野花野草,但最让我期待的就是藏在山野间的红色浆果,果实甜美诱人,吃到它就像把夏天的清风田野含在了嘴里,心情也像放了假。
四月的家乡习惯把它们叫做「野草莓」,我便也一路叫到大,它们弥补了草莓缺失的夏天,也算是大自然的奇妙安排吧?
{芍药姑娘Vol.}
x
红浆果,很夏天
夏天来了,草莓走了,野草莓来救场了。
草莓又叫洋莓,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
原产美洲,后在法国进行繁殖,
是栽培最广泛的草莓品种。
每年十一月到来年四月,都是它的花果期,
开白花,花心一点黄,跟野蔷薇长得也像。
我们吃的草莓,其实是花托,
只有那一颗颗形似黑头的东东,是它的种子,
这大概也是草莓甜美多汁的原因吧。
(另一个吃花托的例子是无花果,也是很甜)
草莓大家都很熟悉了,可野草莓长什么样呢?
还记得去年冬天写草莓时,四月削微提到的山莓吗?其实,它也属于野草莓的范畴,不过,四月小时候看到and刷爆朋友圈的野草莓长这样:
这种小红果叫蓬蘽(PénɡLěi),
也是蔷薇科植物,悬钩子属,
花瓣稀缺,白色或红色;
蓬蘽(PénɡLěi)四五月成熟,
记得以前随处可见,味道酸酸甜甜,
现在城市菜市里也开始有卖了,
价格不菲,与此同时,
山野里它的身影也稀少了起来。
蓬蘽里面是空心的,
果蒂和果实很容易分离。
只需轻捏一下,就能把它摘下来。
但是采摘要记得带手套,容易被扎伤。
另外,被各地默认为野草莓的果子,叫法不一,浙江胖友叫「公公」、「咕咕妞」、「悬钩钩」,广东胖友叫「猴姆」、湖北胖友叫「刺泡儿」、安徽胖友叫「麦抛」……其实,它们大部分都是树莓和蛇莓。
树莓就是山莓啦,
悬钩子属直立灌木,
高1-3米,单叶,开白花,
多生在向阳山坡或荒地溪边。
我们小时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小浆果…」
说的就是它了,算是覆盆子的一种。
如今超市里也有卖,卖很贵的那种就是了(恨)!
蛇莓又名龙吐珠,
是蔷薇科蛇莓属植物,
花是黄色的,果实实心,
上面有一些「小犄角」。
打小奶奶就告诫我们:
蛇莓有毒,被蛇爬过不能吃。
后来才知道蛇莓其实也能吃,
只有大量食用才会中毒,但问题是不好吃。
而老外更是直接的把区别于大棚种植的、在野外自然生长的蔷薇科小莓果叫做「野草莓」,即「woodstrawberry」,看上去比草莓略小。
其实,人们最早食用的草莓就是野草莓。据考证,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采集食用野草莓,甚至懂得怎么把它制成各种食品。14世纪的时候,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还在他的御花园里种了棵野草莓,但还是不够他「御用」。
野草莓,又名森林草莓,
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分布在北半球。
野草莓的种子和栽培方法也曾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远东地区,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并没有进入中国人的食谱。摘满一手掌后倒入嘴里,红色的浆汁在齿间流动,带着一股野果特有的自然清香。
把野草莓串一串,串成心……
这种玩法可以玩很久,玩很开心~
用野草莓做桌花、小花束,有一种Lolita式的青涩甜美感,还有一点点青春式的情欲。
用苔玉的方式做草莓植株,又是另一种感觉,可以用苔藓覆盖泥土的外表,装饰在水泥盘中或者吊上天花板,让家里也飘着野草莓的香气。
至于野草莓的吃法(包括上文其他红色小浆果的吃法),除了现摘现吃,几乎是与草莓无异的,一半装饰、一半入味,野草莓蛋糕、野草莓果汁、野草莓pancake、野草莓冰激凌……尽管有的野草莓甜度并不是那么理想,没关系,做果酱总是没错的,加了汤和蜂蜜后,它会成为早餐的万能伴侣。
熬果酱的方法,我们之前教过玫瑰的、
佛手的、无花果的……方法没差,
照着来就是了,装瓶放冰箱,能存三个月。
夏天的感觉真是很奇妙,总是联想到青春、青涩、毕业、白衬衫、成长的阵痛……这些词,喏,最近《流行花园》又是重播又是翻拍的,又助推了一把。即使毕业了十来年,每当初夏来临时,这样的情绪都会复涌上来。
而野草莓,或许是那股情愫中心酸又甜蜜的点缀。提醒我们,谁没有那样青春过呢?
浆果的季节来到了,
不管是树莓、蓬蘽还是野草莓,
都让我们忍不住多吃点,再多吃点,
好像一口一口,吃下了快乐。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到后台回复,按要求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