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脑白质病变致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


脑白质损害(WML)的老年患者比脑白质正常者更容易发生帕金森病(PD)。近年来研究证实,30%~55%的PD患者存在WML,这个比例远高于正常老年人。此外,WML不仅与PD发生有关,而且能增加PD痴呆发生的风险。病理研究提示,脑白质损害可使PD痴呆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倍。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PD痴呆患者脑内白质的完整性均受累,其中PD痴呆患者WML程度明显较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重,提示WML可能与PD认知障碍进展相关。有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例不同类型PD认知障碍患者的WML研究发现,PD伴有空间认知障碍患者其脑白质微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脑室周围白质和皮质下深部WML共同参与PD痴呆的发生,提示PD认知障碍进展伴随多部位白质的病变。脑白质病变致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如下。

1.脑微血管病变因素 

WML作为脑微血管病变及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已被大家熟知,WML的出现不仅使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也使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WML与脑血管完整性破坏有关。一项荟萃研究证实,例PD患者皮质下脑微血管严重损害。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合并PD样病理改变、脑血管病变及AD样病理改变的患者其痴呆发生率增高3倍。P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伴发WML的同时可伴有微血管病变。目前,微血管病变致PD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研究着重于从病理组织学角度定位PD病变时微血管损伤的部位,而病理组织学的损伤范围及程度远比影像学所示病变弥散,故目前倾向于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来解释两者间的关系:脑部小血管狭窄或不完全堵塞可造成脑组织急慢性缺血,进而导致脑白质不完全梗死;长此以往病变小血管自我调节能力逐步丧失;外周血压及血流的波动,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损伤,血液成分慢性渗漏及脑白质部位间质水肿。

2.神经炎性损伤因素 

脑白质区含有丰富的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对于缺血较为敏感,且缺血后的炎性反应强烈而持久。那么上述异常病理改变是如何引起神经元损伤和PD认知功能减退的呢?有关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与PD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我们已在上面提及,以下我们着重介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与PD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提示,PD患者WML的同时可伴有小胶质细胞激活,并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和一氧化氮等显著升高,这些因子可激发炎症级联反应,介导神经元损伤。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亦可产生大量的超氧游离物,如活性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它们可影响线粒体复合酶Ⅰ的活性,导致ATP产生减少,或氧

化产生亚硝酸盐自由基,直接损伤细胞核和细胞膜,造成神经元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内含有糖原,除对轴突提供能量支持外,还可在组织受损时提供抗氧化物保护神经元。炎性反应可加重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并使该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胶原沉积和血管狭窄,导致脑血流量进行性下降,进一步恶化脑白质区的血液供应,由此可见,炎性胶质细胞反应促进了脑白质缺血损伤的发展。

3.其他因素 

研究提示,血脑屏障损伤也参与WML的发生和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血脑屏障受损后,血清蛋白大量渗透,引发脑白质毒性损伤有关。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也参与降解缺血区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破坏及轴突外髓鞘的崩解。上述损伤可致脑白质区液体和大分子蛋白进一步渗漏,使得血管周围间隙液体增加,继而导致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白质区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减少,脑白质缺血性病变加重。另有研究报道,血清及脑脊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血管病变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且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加速PD患者脑白质病变。脑室周围的WML可能干扰胆碱能纤维,使得大脑皮质及基底核的纤维联系受损,最终使胆碱能纤维去神经支配。

参考来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专家介绍:李深,主任医师,联系--,欢迎网上预约方便就诊,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43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