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乌龙散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217/4338984.html据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前两天我们进入了5G时代。
换手机发现很多信息都没有了,虽然我知道有一个功能叫做收藏。可是打开收藏,更多的是标题党的收藏,相信情随事迁,再也不会打开。真正触动过我的那些或欣喜、或感动、或感伤的信息却常常被当做垃圾清理了。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的,我也曾经赶上过这样慢慢的好日子。往返于大洋彼岸的国际邮件基本是半个月才能到,接过贴着花花绿绿的美国邮票的信笺,是喜悦和有意无意的小炫耀。还是小学生的我要靠听才能完整了解信件的内容,姐姐浓浓的乡愁我其实并不是太懂。写信是一件虔诚的事情,用现在的话叫做有仪式感。全家三个人总要写满两三页才算结束,这样才对得起两块多钱的邮票钱。当时的爸爸工资也才多。信来走半月,信回走半月,一个月完成一次轮回。期间有期盼也会打草稿,遇到有趣的事情就想在信中分享。
上学后很是流行过一段笔谈,明明天天腻在一起的人也要写写信,显得正式和时尚。那时候跟戴玲妹楼上楼下住,我们还放了一个小小的罐头盒子当信筒,栓根绳子,从阳台上吊上吊下,感觉自己很酷的样子。
写信最多的高中毕业后,跟我最好的哥们分开了,他们基本都去了北京,而我留在山西。四面八方的来信很是让宿舍的姑娘们很是羡慕。丁琳的信最考究,信封、信纸都是精心挑选,她常常会在信封上写一些肉麻的话,“屁屁,想你啦”,“潮起是你,潮落也是你”之类,闹得我常常泪水涟涟。我们交流了那么多电影,如果是语文作业小元的信最多,地址更换也最频繁,石家庄、朔州、贵州、北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分享过,有时候可能是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我们都会交流,成了日常。杨蕾的信最励志,她的照片背景是人大的校训“实事求是”,信中总是谆谆教诲,要我努力学习,不要随波逐流。仿佛她是我的大姐姐。刘哲的信最浪漫,他会摹绘在北广的夜晚掌一盏灯到湖边的事情,他会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表达最疯狂的想法。宋霞会寄同城邮件,不勤但是厚厚的一封能顶好久。慧珍的信特别生活气,她学会了织毛衣,爷爷奶奶跟她感情深。亮子会寄照片,写着内详;小邢会寄照片,则写请勿折叠……
我自己给他们写了什么倒是忘得差不多了,估计有烟火气、有摘抄引用,有三餐、有日落吧。也许也写过王小波式的开篇“你好哇,李银河”之类文艺腔。
那些信件是我青葱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划,来来往往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何其幸运,我经历过写信的憧憬,盼信的焦急。不知道什么是秒回,那样的慢和等待,才摇曳了时间,缩短了空间,留下了我和他们的青春故事。
那些信现在静静地躺在纸箱里,我在等岁月将它们酿成琼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天麻,92级校友,现供职太原某高中。
技术编辑:黄连
文字校对:泽兰
往期精彩回顾
天麻|学生跟手机有关的那些事儿
王建平
杏花开处春意浓
泽兰
珍重,亲们
薄泽民
偶忆忻中
牧马河畔百草堂
▼喜欢我就打个赏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