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渭南名医访谈医院神经内科


 杜桂香,女,中共党员,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渭南巾帼名医提名奖获得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突发急症。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但脑卒中并非不可预防,只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卒中仍然可防可治。今天的渭南名医访谈录,我们特别采访了渭南巾帼名医提名奖获得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杜桂香,请她为大家普及脑卒中(脑血管病)相关的健康知识。问题一:杜主任,在节目一开始,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脑卒中?杜桂香: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或“脑血管病”,中医称为“半身不遂”或“脑中风”。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问题二:那脑卒中通常分为几类呢?杜桂香: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所导致的脑功能障碍。2、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①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②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问题三:脑卒中临床特点有哪些?杜桂香: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问题四:脑卒中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杜桂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2、突然出现的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3、突然出现的行走不稳;4、突然出现的视物异常: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双眼向一侧凝视;5、突然出现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6、突然出现的眩晕呕吐,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7、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或意识不清、肢体抽搐;8、突然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五: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杜桂香:脑卒中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任何个体来说,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存在将增加其发病几率。根据是否可干预,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

1.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1)年龄: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且每增加10岁,发病率约增加1倍。

(2)性别:男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3)遗传:如父母有卒中史,其子女的卒中患病风险增加。

(4)种族:黑种人比白种人发生卒中的风险高。

2.可干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

(2)糖尿病: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3.6倍。

(3)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4)不当饮食:每天高钠、高脂饮食均可使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

(5)吸烟:可使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2-4倍,长期被动吸烟者比不暴露于吸烟环境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1.82倍。

(6)肥胖:肥胖人群易患脑血管病,这与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分不开的。

问题六:脑卒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杜桂香: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清晨时刻要警惕:清晨,人体的血压开始上升,血液粘稠高,早上6-10点期间,易发生中风!2、气温骤降需注意:气温下降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中风!3、情绪激动:争吵和情绪大波动极易引起血压的突然升高,易发生中风!4、排便不畅:老年人活动量少,肠蠕动慢,易造成便秘,用力排便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发生中风!问题七:怎么及早发现和识别脑卒中?

杜桂香:及时送医对于卒中患者非常重要,严重影响其预后、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因此,一旦怀疑脑卒中,医院,争取在发病4.5小时的黄金“时间窗”中获得救治。

卒中识别牢记FAST法则:F(Face):是否能够微笑,有无口角歪斜、脸部不对称、无法做出正常微笑?A(Arm):能顺利举起双手吗?是否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根本无法抬起、肢体麻木无力现象?S(Speech):能否流利对答或重复说话,是否有说话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T(Time):如果上述三项有一项存在,明确记下发病时间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问题八:脑卒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杜桂香:脑卒中的预防措施有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积极主动的控制各种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有脑卒中症状或已发生卒中后的患者而言,这些人需要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此时除了继续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不同,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预防的主要措施。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控制:1.控制“三高”(1)控血压:普通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通常应控制在/80mmHg以下;老年人(年龄>65岁)收缩压一般应降至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2)控血糖:理想水平为空腹血糖小于7mmol/L。(3)控血脂:血脂异常者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血脂的调控目标。2.合理膳食(1)低盐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可有效控制血压,进而降低卒中风险。因此平时应注意“少放盐”、“少吃咸”,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2)优“脂”饮食:①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易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继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因此,日常饮食应适当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②增加植物性脂肪的摄入:植物性脂肪(如大豆、花生、葵花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可有效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于预防脑卒中有重要作用。3.戒除烟草: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尼古丁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卒中风险。此外,提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4.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仅是单纯地减脂减肥,同时还可降血脂,改变血液黏稠状态,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5.适当运动:科学适当地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增强体质,还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一大利器,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问题九:卒中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杜桂香:脑卒中患者大多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应给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很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时病人排便费力可使颅压升高而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应及早防治。患者可进食香蕉、蜂蜜、蔬菜等,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如芦荟胶囊、开塞露等。问题十:脑卒中认识的常见误区有哪些?杜桂香:主要有以下常见误区误区一:我不会得中风很多人觉得,脑中风是老年病,我年轻,家族又没有这样的病,我血压也不高,生活很注意,每年都体检,所以我肯定不会中风。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可能会得卒中,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中国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是66岁,比美国白人早10年。其中,小于45岁的患者已接近全部患者的1/5。而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前都毫无征兆,不到1/3的患者有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历史。误区二:颈动脉筛查=脑卒中筛查经常在门诊听到患者说,颈动脉检查等于脑卒中筛查,颈动脉有斑块就会发生脑卒中。脑卒中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在此过程中,脑血管、颈动脉等检查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否发病还要看其他的危险因素,一类是行为因素,最大的危险是吸烟,第二个是精神压力,第三个是运动减少,这是三大危险。疾病因素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当然还包括血脂异常和其他。所以即使有颈动脉斑块也不要紧张,它不一定就意味着卒中。误区三: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病脑血管病中,血管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比如,有统计显示,1/5的脑血管病其实来自心脏,常见心房纤颤导致心源性脑卒中,所以脑血管筛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患脑血管病。误区四: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任何卒中中国的阿司匹林使用量远远低于国外,临床大夫推荐的阿司匹林是因人而异的,肯定不是任何人都能吃。误区五:药物有毒,保健品更安全有人说药物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多,发生副作用的机会也多,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而事实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与说明书写的多少没有关系。预防脑卒中的药,很多人担心长期吃对肝脏有损害,我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例因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身体损害的,因此不要被说明书吓到了。保健品的安全性未接受科学评价,有确切疗效的一定不是保健品,而且保健品很贵,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而放弃安全性更好的药物,从而贻误病情。误区六: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很多病人认为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输液大国,医院都有输液室,但对于预防中风,输液有多少效果呢?其实在中风稳定期,输液有明显效果的并不多。在我们国家的指南里,主要还是以他汀类、抗血小板和降压类药物为主,只有急性脑血管病才需要静脉输液,不恰当的输液只会使病情更重,而且研究发现,每天输液的病人致残率更高。误区七:活血=疏通血管=防治中风我经常听病人说:“我现在每天吃三七、野生银杏茶,每天吃活血化瘀的药物,就可以溶解血栓了。”这也是错误的。现在的活血化瘀药物品种很多,它们也都有治疗的最佳时间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口服的溶栓药物,而且活血药物不能溶栓,不能疏通已经梗死的血管。误区八:我病好了,不用吃药了要知道,中风的复发率是很高的,1/3的人因为复发而再住院。做过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的患者,得分越高的人越要坚持吃药。还有的人因为病情好转了就不用吃药了,实际上中风后即使症状好转,血管也不一定完全恢复。堵塞可能还存在,应该遵医嘱坚持规范服药。

杜桂香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

咨询

渭南广播电视台《环境热线》栏目,FM、FM.6并机直播,每天10:00—11:00,邀请市直党政机关、县市区领导做客直播间,架起党和政府与百姓沟通桥梁。编辑:王欣审核:王晓红终审:周新宏监制:黎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75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