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超过1/3的人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有研究显示,体位性低血压是全因死亡和冠脉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且与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及靶器官损害相关。
其机制包括:(1)直立姿势改变引起压力反射,患者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发生变化;(2)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脱水——老年人对口渴反应能力下降;肾功能减退,液体受限时不能有效的保持钠盐和水分;肾素AngII及醛固酮水平下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有效血容量能力下降;(3)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年龄增加,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心脏顺应性降低,舒张期充盈受损,使得每搏输出量尤其是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时明显降低,进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临床特征
临床上,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症状性及非症状性,又可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但即使是非症状性,仍会增加跌倒、晕厥的风险。
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目眩、虚弱、晕厥、心绞痛及TIA发作。而老年患者中,视觉变化、混乱及认知功能障碍更为常见。因此,对于症状不典型者,立卧位血压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如何治疗?
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并存会造成治疗矛盾。高血压会带来靶器官损害,而血压过低则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对于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目标应尽可能缓解症状,纠正病因,恢复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
1.药物治疗
(1)维持血压稳定性;
(2)降压药物减量;
(3)可优先选择能够有效调节血压及增加心脑灌注的ACEI或ARB;
(4)同时慎用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肼苯哒嗪、利血平、β受体阻滞剂、吲达帕胺和利尿剂等。
(5)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每1~2周开始增加剂量,同时严密监测直立位血压。
2.非药物治疗:
(1)适当增加钠盐和水的摄入,预防血清钠过低
(2)床头抬高10°~20°,起床时应慢慢起身,逐渐改善对压力感受的反射能力,使站立时足以维持正常的血压(由卧位、坐位变为站立位时,速度不宜过快,最好在站立和开始走动前,先有2分钟的体位适应,然后再起步,这样比较安全,同时每天反复做几次从卧位慢慢站起的动作,若能坚持锻炼,定能收效)
(3)起立时注意自我感觉,如有发作的先兆,应重新坐下并将头低下,即可制止发作
(4)需长久站立时,应紧束腹带,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脑缺血的发生
(5)站立时腿部交叉,避免剧烈咳嗽和长时间站立;
(6)进行游泳、赛艇及倾斜试验的锻炼等。
(7)尽量少用或不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
(8)大量出汗、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应注意避免,清晨起床时须格外小心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bb/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