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

看一篇文章,学会煮老白茶,教你5个煮茶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三九天,天气寒冷到了极点。最近频频在朋友圈里,刷到下雪的消息。太姥山下了层薄雪,晶莹洁白的雪,衬得茶树枝梢愈发苍翠。早几日,武夷山和桐木关也下了雪。位于闽赣交界的桐木关,海拔高,气温低,下的雪比较大,积得比较厚。从视频上看过去,白茫茫一片,恍如梦境。清早起来,听说鼓岭下雪了。白雪纷纷,落雪无声,不知今年的鼓岭,梅花开了有几枝?严寒的冬天,下几场薄雪,足够引起福建人的狂欢,雪对南方人而言太稀罕了。但北方地区的朋友,早已对冬日下雪,司空见惯。漫天飞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严寒难捱。天色苍茫,北风呼啸,枯树摇曳,天寒至极。白天很短,连阳光也变得苍茫冷冽。天气寒冷到了极点,适宜煮一壶老白茶。倒一杯暖乎乎的茶汤捧在手里,如暖阳在心。喝几杯热茶,御寒暖身,提神解乏。漫长的严冬,煮茶正流行。不过每回说起煮茶,总有细心的茶友,来问煮茶的细节。比如,怎么煮啊,用什么壶,放冷水还是热水,煮多久可以喝,一共能煮几壶……今天就系统地讲一讲,关于煮老白茶的细节二三事。《2》煮茶用什么壶才好?冬日煮茶,用具准备起来并不复杂。一个煮茶炉+煮茶壶,便已足够。就煮茶壶的选择而言,要考虑到众多情况。以喝茶人数定,一两人喝茶,选容量小的壶,每壶煮出毫升的茶汤,便已足够。六、七个人一同喝茶,自然是选容量大的茶壶,方才妥当。从煮茶壶的材质看,大多数时候,村姑陈会选玻璃壶煮茶。背后的原因,无非是玻璃壶性价比高,材质细腻不吸收茶香,表面光滑不易留茶渍好清洗,透明的玻璃壶能观察壶内的汤色深浅变化,玻璃壶的风格能与茶席风格百搭等。若是一时兴起,也会选粗陶、砂铫等古色古韵的壶煮茶,别有一股复古范儿。其中,最不推荐的是用金属材质的壶直接煮茶。铜壶、铁壶、银壶等本身的保养比较麻烦,另外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金属材质的壶容易析出部分金属离子,直接与茶汤内的物质作用,导致煮出来的茶汤风味受到不良影响。稳妥起见,选玻璃壶、粗陶壶等煮茶,自然要更省心。不过市面上的玻璃壶,琳琅满目,功能五花八门。从煮茶的实用需求看,适合煮茶的“壶”,不需要有太多复杂功能。将汤水煮开后,停止加热,将茶壶移至一旁。待茶汤平静,不再滚沸冒泡,倒出茶汤饮用即可。相比下,个别具有自动煮茶功能的壶,用起来反而不趁手。(如,养生壶等。)当一壶茶烧到滚沸后,稍微平息一会,又会自动加热,循环往复。将茶壶放到壶座上,便会按设定的“煮茶程序”,将一壶茶煮到地老天荒,反复多次煮开。用这样的壶煮茶,无形之间,很容易将茶煮浓煮苦涩!《3》不满七年的白茶能不能煮?冬日煮老白茶,没必要太过拘泥于一款茶的年份。基本上,将白茶存放转过一个年头,便适合煮着喝。深冬岁暮,翻出、年的寿眉,取出部分,同样可以煮。白茶里,除了新白茶(存茶时间未满周年)外,剩余下来的茶都可以煮茶。周末时用年的白露寿眉散茶,煮了一回茶。煮出来的茶汤,晶莹剔透,药香轻盈,柔软爽滑。在陈放足足两年后,寿眉的茶香转沉,悠远绵长。藏在梗与叶内的丰沛胶质,尽情释放到汤水内,柔软细腻的茶味,软中有骨,确实特别。冬天煮白茶,与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x/105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