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从4月6号开始的冷空气,让福鼎的高山茶园,再一次遭遇了倒春寒。有北方朋友说,我们这下雪了,你们降霜了吗?虽然这一次没有像前两次那样降霜,但是,反复发作的冷空气,却把热热闹闹正在准备盛放一场的春寿眉,给冻回去了。春寿眉停止发育了。不长,茶农便没得采,都休息了。从周天开始,天气渐渐晴好,温度也渐渐回温,休息了两天的春寿眉,再次扬帆启航,欢快地沐浴在春光里,唱着美妙的歌谣,开始发芽抽叶。然而,这两天的茶,采的人却很少。第一个原因,是春寿眉价格相较于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言,偏低,在获得过了白毫银针的红利、白牡丹的高价之后,面对春寿眉的平民价,茶农们爱赚不赚,都不愿意晒这个太阳,采这个辛苦的茶。第二个原因,是春寿眉前几天遇冷不发,这几天暴热又突发,一抑一扬之间,茶农们还来不及安排时间采摘。今天的天气特别好,艳阳当空,天空碧蓝如洗,连云朵都不见一片。春深日长,日落的时间往后推迟了。采摘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时候,到了5点,太阳就弱了。而这两天,6点之后,太阳才弱下去,6点半才完全见不到太阳的影子。温度才降下来。白天的时候,在山上只穿一件薄毛衣就可以。而晚上,需要套上外套,否则就冻得瑟瑟发抖。茶树在这种白天热而夜里凉的气候环境里,品质是十分不错的——白天尽情吸氧吸收阳光,生成馥郁的香气。夜晚尽情沉淀休养修炼,生成醇厚的汤水。花香、稠滑、蜜韵,这样的口感,才是高山白茶应有的品质。正午的茶园里,空宁寂静,偶尔,转过一个山头,才得见一个半个老大爷老大妈在采茶,两人都戴着遮阳帽,穿着长袖长裤,低着头,脚边放着盛茶的篮子,篮子里堆着大半筐茶青。远远望过去,两人各采各的。走得近了,方才听见,两人在喁喁细语:你不要过去,那块石头松了,别扭了脚。没事,我骨头硬,这边茶多。叫你别去,受伤了又是我照顾你。啊哟你这个老太婆怎么这么啰嗦......哎呦~~~怎么了怎么了?真扭了脚?我看看~~......你别过来,这里有荆棘,勾住了我的衣服.....我们俩悄悄蹲下,拍了两张照片,蹑手蹑脚溜走了。不能打扰了老人家谈情说爱。这两天采的人少,一夜过后,它就长长了,长得长手长脚,像云中鹤一般,不能采摘了。于是,今年太姥山春寿眉的量,也就只能用捉襟见肘来形容。站在茶园里,村姑陈和李麻花看着满园子的嫩绿芽头,两手并用也采不过来。枉自望茶心痛。心痛之后,开始试喝春寿眉的粗制茶(半成品)。在喝之前,茶农得意洋洋的说,今年的茶,天气冷,量少,内质足,我费了比往年更加倍的心思在做,这几十场做下来,可以说每场都是精品,都有亮点。李麻花小声嘀咕,切,癞痢头儿子还是自家的好,你当然说你自己做的茶好咯!!谁知道,茶一冲出来,李麻花立马变节,对茶农大加赞扬:哇,S师傅,你的手艺一年比一年好了,这寿眉都作出去年“特级白牡丹”的风味来了!果然,这春寿眉花香袅袅,揭盖间,那股馥郁的花香,像一个古装美女聘聘婷婷向我们走来,娇柔婉转,婀娜多姿。如果不是看干茶的时候枝梗粗壮,叶片窄长,叶色深绿,几乎要以为喝到的是压箱底的特级白牡丹。从第一冲到第六冲,香气一直不肯散去,融在水里,赖在舌面喉间,随着呼吸的起伏,一阵一阵地散发着独有的鲜花香气。汤水的稠滑度,也是很不错的。卷一口在舌面,细细搅它,细细啜它,氤氲的花香升起在口腔,像爬山虎的脚,渐渐爬满口腔四壁。回甘里还带着丝丝甘甜。半成品就这样香,不知道成品之后,再存放三个月,会是如何霸道张扬的香气?甚是期待。李麻花当场就订下了这场茶,这家伙。人家是见色起意,她是闻香动心,先下手为强,太坏了。今夜,太姥山夜凉如水。茶农在忙碌地收茶青,摊晾茶青,我们帮不上忙(李麻花上次帮忙,打翻了一筛好茶不说,还把自己绊了一跤,躺坏了小筐茶青),只好下山了。星星在天空里,调皮地眨着眼睛。我们边看星星边下山。弯道处,有一辆车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货车,目测有M。转过一个弯,不见了。李麻花生气了,她的爱车,怎么能被一辆货车给超了?加足马力追上去,一路紧随,直到进了镇子。闪过一个红绿灯,货车不见了踪迹。她怏怏不乐,我问她,你追上去想干嘛?她说,请人家给我签个名啊,用货车超了我这车,牛人!简直是太姥山车神!是的,太姥山的盘山路,弯弯曲曲,大晚上的,又没路灯,能用M开下来,不是车神又是什么?看来,太姥果真是人杰地灵,不但出好白茶,出好制茶师,连运茶青的货车司机,都是高人!膜拜。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x/1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