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防治高血压并发症迫在眉睫


中国好工厂,百年裕生堂;

传播正能量,享健康生活。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的治疗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重视高血压,并通过合理用药和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但是,老年高血压管理不仅仅是测量时血压达标这么简单,因为:

1.24小时内,血压有特别的起伏规律。

2.上了年纪之后,人体对血压波动的缓冲能力和调节能力降低。

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相对更大。

4.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多种疾病并存,治疗更困难,血压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都使老年高血压具有其临床特殊性。

控制高血压,有如下情况:

①收缩压增高更明显,脉压差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高血压的60%,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舒张压在60岁后反而呈降低趋势。

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与舒张压相比,控制好收缩压,更为关键。

健康对策:

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药物,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合并痛风者禁用)或其他合适的降压药。

应当注意的是,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不要降得太快。

②血压波动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容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等因素的变化明显波动,清晨高压的现象也会更多、更明显。

血压波动频繁,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更会增加冠心病、脑出血等的危险性。

健康对策:

高血压一般须终身治疗,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若自行停药,其血压迟早终将恢复到或高于治疗前水平。

另外,就是避免影响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如饮酒、情绪激动紧张、温度降低等。

现在天气逐渐回暖,血压会较冬季降低,建议检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③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

有人从卧位或者坐着站起时,会觉得头晕、眼前一黑,甚至昏倒。有人则在吃饭之后,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

测一下血压会发现,他们在体位改变或吃饭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这被叫做「体位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动脉弹性降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本身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如果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或者用了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时,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健康对策:

起立、起床的时候,要注意动作慢一点。

餐后适当限制活动或者卧床休息。必要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治疗,必要时调整服药时间。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禁用α受体阻滞剂(唑嗪类药物)。

④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和重要脏器功能显著衰退,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发生率增高。

另外,老年高血压常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这些慢性病,会加重靶器官损害,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死率及总死亡率。

健康对策:

由医师综合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包括用药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同时,要注意筛查和评估心、脑血管病,定期体检,了解慢性疾病的控制情况。

我国已经进入高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管理好血压是心血管病治疗的难点和重点。

合理用药——遵医嘱,不自行停药、换药、改变药量;适量运动;注意低盐低油饮食;定期体检等,是有效降压的「组合拳」。

得了高血压,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绝非我们所愿。中风、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会不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我们也难以预测。但是把血压稳定合理范围内这件事,却是我们可以控制好的。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甘露聚糖肽片价格谁清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bx/16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