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图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介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堵塞血管及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脑血管疾病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过万人死于中风。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族,脑血管意外都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患者万—万人,死亡80万—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近年来,50岁以下的青壮年脑血管病患者有增多的趋势,甚至在30多岁的年轻人中,尤其是城市年轻的白领职员中也时有发现。这可能与生活方式西化,坐多动少,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及工作压力大,过度紧张有关。资料显示,在脑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脑中风占75%-90%。而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证

1、对于狭窄率60%且%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但须结合患者的合并症情况、预期寿命及其它个人因素进行严格的选择;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其它可以治疗的中风原因。

2、对于6个月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脑卒中,且同侧颈动脉高度狭窄(70%-99%)的患者,建议由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6%的外科医师对其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近期发作过TIA或缺血性脑卒中,且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50%-69%)的患者,建议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实施CEA。这些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伴发疾病以及首发症状的严重程度。当狭窄程度<50%时,则不是CEA的手术指征。

3、当有TIA或脑卒中发作史的患者具有CEA的手术指征时,建议应在2周内对其施行手术,但近期有过患侧急性卒中发作的患者应在卒中病情稳定4周后进行手术干预。

1、难控制的高血压。血压高于24/15kPa(/mmHg)时不宜手术。因为严重持续性高血压,手术后易发生颅内出血、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2、心肌梗塞后6个月以内者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心绞痛的发生影响心脏收缩,同样也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

3、慢性肾衰、严重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4、特别肥胖、颈强直者,因其体位限制,手术暴露血管困难,易导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5、严重神经功能不全。

6、恶性肿瘤晚期。

结构解剖

1、颈外静脉

2、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舌下神经、舌下神经袢

手术步骤

1、患者全麻后仰卧位,肩部垫枕,头部后仰并转向对侧45度。

2、消毒范围:内至前正中线,外至肩缝,上至下颌及耳廓,下至乳头平面。消毒3次。

3、铺巾,暴露手术区域。

4、手术刀作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上端起于下颌角下1cm,下端止于胸锁关节上两横指。

5、丝线结扎颈外静脉两端。

6、剪刀离断颈外静脉。

7、电刀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深部分离,打开深筋膜,并向上解剖至颌下腺及腮腺下缘。

8、皮肤牵开器牵开切口两侧。

9、用组织剪继续向深部分离至颈动脉鞘,并剪开颈动脉鞘,显露游离面静脉。

10、丝线结扎面静脉两端。

11、剪刀离断面静脉。

12、缝扎面静脉残端。

13、组织剪小心钝性分离相关血管及神经,利用牵开器将颈内静脉轻轻牵至术野一侧,不影响操作即可。

14、阻断带穿过甲状腺上动脉并绕行一周。

15、阻断带穿过舌下神经,并轻轻拉向一边。

16、阻断带分别穿过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并绕行一周(此时无阻断)。

17、颈动脉窦部外膜下,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注射,阻断窦神经。

18、全身肝素化后,血管阻断钳夹闭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

19、提起阻断带,同时阻断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甲状腺上动脉。

20、用手术刀在颈动脉分叉的前外侧作纵行切口。

21、排除转流管内气体后,先将转流管一端置入颈内动脉。(一般情况下,可测量颈动脉反流压,若低于40mmHg则需用转流管。)

22、逆行性血流排出转流管空气,如逆行血流畅,可确定转流管位于动脉真腔。

23、将转流管的另一端插入颈总动脉,待顺行血流排出,确定转流管在血管真腔内,球囊充气,阻断血流,固定转流管。

24、用剥离子剥离病变部位内膜及斑块。

25、血管剪剪断剥离开的内膜。

26、用肝素盐水冲洗剥离区域,冲洗碎屑。

27、圈镊剥离残留内膜。

28、7-0缝线间断钉缝颈内动脉内膜切缘2-3针,打结在外膜。

29、比较补片与血管切口大小,看补片大小是否合适。

30、双针缝线降落伞法连续3-5针缝合颈内动脉远心端与补片。

31、收紧缝线。

32、依次连续缝合补片两边,过程中修剪补片尾端。

33、两头针小心连续缝合补片与血管壁,缝合到最后才抽出转流管,先抽出远端转流管,利用返流血冲出可疑残留的碎屑,再以血管钳阻断颈内动脉。

34、撤出近端转流管并阻断颈总动脉。依次开放甲状腺上、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维持颈总-颈外血流10s,再开放颈内动脉,回复自然血流方向。完全缝合补片与血管壁。

35、观察缝合区域是否有渗漏出血,若有,补缝1-2针,直至无渗漏出血。

36、常规行术中多普勒彩超检查,检查颈动脉血流情况,了解有无血凝块、残留内膜或内膜漂移浮起等现象,若有,重新打开切口处理残留物。

37、生理盐水冲洗术区,电刀止血。

38、于切口最低点约2cm处划开皮肤,作引流管切口。

39、引流管沿打开的动脉鞘放置,并固定。

40、逐层关闭伤口,皮下及切口下半部分被切开的颈阔肌用可吸收线缝合。缝合后贴上敷贴。

医学插画by王语菲

参考资料: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医学顾问

朱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外科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长期从事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擅长颈动脉内膜剥脱及支架植入等技术,近年重点开展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研究、微栓子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等基础研究。

本文系“Surgeek柳叶刀客”原创,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bx/9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