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雨水润物细无声陈晓燕


公历:年2月19日星期三

农历:二零二零年正月二十六雨水

气温:4~13℃今日

天气:多云

风向:西南风一级

观察地点:江西南丰琴湖公园

1物候中的小知识

春雨惊春清谷天——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的二月十八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三百三十度,为“雨水”节气。

雨水这个季节提醒我们,天气变暖了,雪少了,雨渐渐多了。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量逐渐增多,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

一起走过立春,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个节气分为三候,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就有七十二候了。“候”,细致地表现出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变化。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是我们的祖先与天地日月,与风云雨雪的对话。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在循着先人的足迹,跟随自然和生命的节律,去重新发现和思考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雨水三候:

一候獭(tǎ)祭鱼:这时候,水獭开始捕鱼了。它们会把捕捉到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好像要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一候獭祭鱼▲

二候候雁北:雨水后五日,天气回暖,成排的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雁,是非常守时的候鸟。等每年的白露节气一过,它们又会从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越冬。

二候鸿雁来▲

三候草木萌动:再五日,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候草木萌动▲

2物候中的古诗课

今天的晨读,老师给大家推送了朱煜老师讲的两首古诗——《春夜喜雨》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认真听了朱老师讲古诗的孩子,对这两首诗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吧。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这两首诗吧——

润物细无声▲

大声地朗读这首诗,你的眼前看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的声音传递出来的是不是和杜甫一样的满满的喜悦之情呢?是的,这是一幅春夜雨景图,题目中的“喜”字虽然没有在诗中露面,但却藏在每一句诗行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你看,诗人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了声“好雨”。春天正是一个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而这场春雨必将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啊,这样的雨如何不叫诗人为之叫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诗人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侧耳细听,听出这场春雨在不妨碍人们劳作的夜晚,悄悄地来,静静地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时,这份“喜”是不是又在心里添了一层?这种“润物无声”的“好”,在你的生活中也是无时无刻地浸润着呢,你是否感知到了呢?

听了朱煜老师的课,你会觉得这第三第四联(颈联和尾联)更妙了。也许,正是春雨带来的这份喜悦心情,让诗人不由得走出屋外,外面天是黑的,云是黑的,小路是黑的,当真是黑沉沉的一片呀!抬眼望去,“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前面是一块巨大的黑色天幕,一条亮着灯火的小船在幕布上显现。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生出了美好的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都能得到滋润了。想必明天整个锦官城一定是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那是怎样的一片花的海洋呀!这样的一份“喜”不就藏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中了吗?

现在,再读这首诗,和诗人杜甫一样,从视觉到听觉,再到想象,调动你的各种感官,去感受这场春雨带给我们的喜悦心情吧!

春天可不止带给我们“花重锦官城”的明艳之美,还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之美。我们再跟随诗人韩愈走进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吧——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首小诗是诗人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所以诗的全名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真是越读越喜欢。你说,谁没见过春雨?可在诗人的眼里,这早春的纤细小雨轻轻柔柔地走过大地,抚摸刚冒出的春草芽儿,对于小草无疑有“润如酥”的神奇效果呀,也就是像用牛奶滋润小草。远远望去,那草色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读着读着,刚刚走过寒冬的我们,心情不由得也跟着诗人喜悦起来,也忍不住想要凑近去看个究竟。

可当你走近时,那片朦胧的春色却看不见了,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纤细草芽。那是一份怎样的患得患失呀!这样传神有趣的早春图,可都得归功于诗人在诗句中镜头的远近推移呀!亲爱的孩子们,你是否在诵读中也体会到了呢?

临了,诗人忍不住又再次在对比中强调——“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是说,这一年中最美的景色呀,当然就是这早春的景色了。它可是比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胜过多少倍呢!你们说为什么呢?

因为“杨柳堆烟”的时候,“满”城皆是,自然就不稀罕了呀。人似乎天生对能带给人新鲜感的事物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49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