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繁忙的工作和健康的身体就像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为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查出脑部有缺血灶(中风的高危因素)。
随着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真实案例
小王(化名),23岁,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由于年轻,既没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也没有中风家族史,颅脑磁共振显示五六颗缺血灶,最大有3~4毫米。
张先生(化名),三十出头,开了12个小时会,他猝死在洗手间。急诊医生考虑为脑梗死。因为他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也没有相关的家族史,但血脂偏高,日常生活中偶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
死神靠近猝不及防?
其实它“蓄谋已久”
常见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
01
锻炼和睡眠不足
有研究对全国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很多职场人每周锻炼时间甚至少到不足1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锻炼和睡眠不足,体质下降,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这些因素会引起血压升高,血管损伤,加重心脏的负担。
02
烟酒过度
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抽烟喝酒也是诱发猝死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喝酒过度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血管问题;而吸烟已经证实对心血管有明显的损伤。
03
长期熬夜
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夜生活丰富的长期熬夜,挤占睡眠时间,对身体和精神也是双重损伤,超负荷运转的身体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心脏病发生。
这些外因叠加作用到一定的程度,容易引发猝死。不少发生意外的中青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了解,其实还有未发现的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等,但因没做规律体检未能及早发现,其实这些异常都是风险因素。
有“三高”、心脑血管病或肥胖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内因”十分明确,只要重视治疗、控制好病情,风险反而可能下降。而中青年总觉得自己年富力强,容易忽视潜在的健康问题,加上工作、生活节奏快,种种危险因素与不良习惯悄悄形成叠加效应,更加让人“猝不及防”。
8类高危人群
以下八类人需引起重视
1、IT从业者
2、医生
3、有值班、倒班的工作者
4、精神压力大,如管理者
5、本身肥胖者
6、有抽烟、酗酒习惯者
7、经常应酬者
8、45岁以上者
4大有效建议
预防脑血管疾病从以下几点入手
1、减少对手机的依赖,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
2、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性加班。
3、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