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躺着或蹲坐时间久了,突然起身一阵头晕眼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躺着或蹲坐时间久了,突然起身一阵头晕、眼前模糊、站立不稳......

别大意,你可能是遭遇到了低血压的症状。尤其是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血管也可能“热胀冷缩”,血压也随之降低,这种情况在糖友身上尤为常见...

天气越来越炎热,人的身体也随之变化,尤其是血压。今年65岁的王爷爷长期高血压,有天早上惊奇地发现自己还没吃药,血压就变得正常了;隔壁的张奶奶则有些郁闷,平素血压一向正常的她,最近却常常头晕眼花,去医院检查发现是低血压导致。

天气也能影响人的血压吗?是的。酷暑气温迅速上升,由于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人体内的血管也随之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相应下降。同时,夏季人体多汗,盐分随汗液排出体外,就像吃了一片利尿剂一般,导致血液容量下降,血压随之降低。

血管也可能热胀冷缩

夏季气温迅速上升,由于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人体内的血管也随之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相应下降。

此时人体多汗,盐分随汗液排出体外,导致血液容量下降,血压随之降低。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12月发布的一项研究里,对3.1万人进行调查发现,气温升高,人体血压下降。

对于血压正常的人来说:气温每升高1℃,收缩压降低0.37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0.19毫米汞柱。

对于血压偏高人群和已经确认高血压的人群来说:收缩压分别降低0.21、0.81毫米汞柱,舒张压分别降低0.01、0.44毫米汞柱。

低血压如何影响身体

相比高血压,低血压就像是“沉默的绵羊”。当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便可以诊断为低血压。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自觉有明显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有手脚发凉、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和健忘等情况,这是因为血压过度下降引发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数据显示,中国约10%的人有低血压问题。这一比例与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几乎相同。

低血压大多没有明显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不会有明显症状。少数人会有手脚发凉、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和健忘等情况,这是因为血压过度下降引发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一般来说,及时补充营养和摄入水分、盐分后,这种生理性低血压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即可恢复,但如果出现晕厥和心前区压迫感,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严重低血压危害多个器官

低血压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不能及时输送到全身,引发多种症状及心肌和脑缺血,造成心脏病、中风、肾脏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类情况在夏天也更常见。

例如急性低血压的危害:因为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乏力、少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慢性低血压,严重的患者也会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晕厥。

老年人的低血压,情况更严重

老年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对低血压的耐受性较弱,很容易出现身体器官灌流不足和缺血表现,甚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和肾功能不全等更严重的后果。

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发现,75岁以上老人的舒张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得认知障碍症的风险就会升高约20%。

5类人容易被低血压盯上

低血压的情况,常见于体质虚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友情提示,以下5类人群在夏季更需要注意。

老年人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同时很多老人有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容易诱发低血压。

体质弱的女性

一些女性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血液循环能力较差、机体器官组织功能较弱等情况。一旦天气与外界环境变化,就会感觉头晕心慌,身体不适。

心血管疾病患者

当心脏收缩功能不良,调节功能差,心脏无法向全身送出足够的血液,就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服药的人

长期吃降压、镇静等药物者,血压普遍较低,若服药剂量不当,甚至可能降得过低。

利尿剂服用后血容量降低,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等症状。吃完扩血管药,同样也容易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服用这类药物时,患者应注意不要突然变换姿势,房屋布置要注意夜间走廊有充足光线,地板不要过于光滑。

大量失血或脱水的人

因外伤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或严重脱水,血管中的血液量骤减,血压也会跟着下降。

6招把血压控制在安全线

相比较高血压,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大部分轻症的低血压人群来说,在夏季更要预防意外发生。

1

起身时放缓动作

当想改变身体姿势时,请缓慢移动:为减少站立时血压下降时出现头晕,和轻度头痛的风险,您需要放松身心以创造舒适的身体。然后轻轻地直立。早晨起床前,深呼吸几次,然后慢慢坐起来,然后直立。

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变换姿势时要放缓速度,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立即平卧。同时测量血压、脉搏以帮助诊断。

2

及时补水

多喝水,因为它有助于防止脱水并增加血液量。含酒精的饮料应予以限制。酒精不仅会使您脱水,从而导致降低血压。

如果出汗特别多,也有必要喝点功能饮料为身体补充盐分,避免身体脱水。

3

遵医嘱用药

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可能发现血压有所降低,这是季节变化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代表已经康复了,切不可擅自减药或者换药,医院遵医嘱调整。

4

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猪、牛、蛋、奶、大豆、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等。糖类、脂类也可以适当多吃,包括糕点、糖果、藕粉、杏仁等食品,以增加总热量。

要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大枣、麦冬、桂圆、五味子、莲子、大枣、桑椹等。

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可以适当喝些低度酒,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还可以喝各种类型的汤,调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低血压的患者是可以多吃些含盐稍微高一点的食物,这样能提升血压的。

5

少吃多餐

血压在饭后30~60分钟降到最低,随后恢复,常发生在早餐后。

可尝试餐前适量饮水,用餐时不要饮酒,不要吃得太饱。饭后要适当休息,不要立刻运动。

6

规律锻炼

如平板支撑、握力器训练等运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协助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使血压上升。这类运动幅度较和缓,适合低血压人群。▲

特别提醒:老年人锻炼切忌动作幅度大和一些剧烈的运动,本身低血压血就不能突然的下蹲,起立和跑步。平时多走走,散散步就是不错的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78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