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颤的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房颤第一大国。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一旦发生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
另外,研究表明房颤对老年人危害更大,老年房颤患者有更高的卒中发病率,且老年房颤患者在力量、平衡、步速和协调能力方面会表现得更差,所以对于老年房颤患者的治疗更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参考,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医生往往以控制心率为主,主要原因是担心患者的预期寿命较短,积极治疗价值不高,以及老年人复律风险大等因素。那么老年房颤患者,究竟是控制节律还是心率呢?笔者总结资料,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房颤对老年患者的危害
1.卒中:
房颤患者脑卒中高发毋庸置疑,≥65岁、有充血性心脏衰竭、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
2.心肌纤维化:
除了房颤的脑卒中为常见并发症外,心房纤维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旦发生房颤,心房内迅速发生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心房纤维化。
3.心衰:
BernardJGersh认为房颤可以促发心衰。由于心房转运丧失,心室率加快,导致心衰,另外房颤可以增加二尖瓣返流,这也是心动过速诱导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本质所在。
4.活动能力下降:
HealthABC研究的一项新的数据分析显示,在老年人中伴有房颤者与无房颤者相比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更大。
因此,从上述危害中发现,房颤并非仅仅是形成血栓的问题,治疗上也绝非抗凝即可,所以对于房颤患者控制节律尤为重要。
老年房颤患者是否复律,大家怎么说?
近期,FredMorady在JAMA发表的综述认为:
(1)年龄<65岁的患者中节律控制的生存率高于心率控制。
(2)在老年人(平均年龄69~70岁)中药物节律控制策略并不优于心率控制。
White认为是否复律应该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房颤是否为新近发生的,是否为主要诊断?(2)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是否为0~1分且没有任何重大的瓣膜病?(3)QTc间期是否<毫秒且没有其他心律失常?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都为「是」,那么可以选择节律控制方案;反之,则需要咨询心脏病专家。
个人观点:老年房颤患者节律控制or心率控制
1.房颤在老年人群中高发,老年人一旦出现房颤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不单纯是血栓问题,还有心肌纤维化、诱发心衰以及影响老年人的协调能力等方面。
2.老年人常常伴有高出血风险,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3.FredMorady的总结也是强调老年人药物节律控制策略并不优于心率控制,未说明消融房颤策略,也未显示节律控制预后差于心率控制。
4.很多老年房颤患者会有隐匿性传导导致长间歇,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但是一旦房颤消融成功,恢复窦性心律,长间歇会消失,原有起搏器植入策略可能随之改变,那么对于这样患者无论是在疾病预后以及经济上都是有益的。
5.目前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逐步取代药物治疗的趋势,无疑极大减少了复律带来的副作用。Packer博士预言,到-年,碳粒子消融技术将取代射频消融。到那时,房颤药物毫无疑问会被淘汰。
综上,个人认为老年房颤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在评估利弊的前提下,应积极考虑消融复律治疗,以避免生活质量下降及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房颤患者如何用药呢?看看指南怎么说。在心血管时间主页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mx/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