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常用血管活性药物主要通过改善血压、心输出量及微循环等发挥作用。由于血管活性药物运用复杂又多变,并且患者情况存在差异及医师用药习惯的不同,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有很大灵活性。
我们用下面几个表,让临床小白快速上手,get到血管活性药物的正确使用。
表1血管功能调控机制
表2血管活性药物分类
泵药的好处是可以持续调整用量,浓度高低差别不是那么大,泵注速度不需要那么的精准。加上病人个体情况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致。为了紧急情况时,脑子蒙圈,但又不想跌了份,就大胆列了下表。假设所有病人体重都为50kg。
表3药物泵速换算
临床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
1.多巴胺
适合于尿少、血压低、心排量低的患者,但需排除血容量不足。
如果使用剂量超过10μg/kg·min效果也不好的话,应该改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2.肾上腺素
性质不稳定,接触空气或受日光照射,极易被氧化变质,在中性尤其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色而失效。
3.去甲肾上腺素
冠脉供血不足者慎用;
低血容量休克禁用或慎用;
中心静脉导管或选择大静脉给药防止注射局部坏死;小剂量和低浓度给药,不宜长时间持续用药,以免血管剧烈收缩,加剧微循环障碍。
4.多巴酚丁胺
本品与多巴胺不同,多巴酚丁胺并不间接通过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脏。
5.硝酸甘油
可出现头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青光眼,冠状动脉闭塞及血栓形成、脑出血、颅内压增高者忌用。
6.硝普钠
易致低血压;用药时间延长(3天以上)或剂量过大,可出现氰化物中毒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在避光条件下应用,4~6h更换。
这么多的血管活性药物,了解再多,最终还是要用于临床。但每种药物的规格及剂量范围都不一样,给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剂量计算带来的困难。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丁香园站友人生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
配置公式:
体重(kg)*A(mg)配制成50mL溶液,每小时走BmL,那这个药物使用的剂量就是A*B/3(ug/kg/min)。
例如:一位50kg的患者,配置多巴胺溶液,需要的多巴胺是50*3(A)=mg,mg多巴胺是15mL,再加35mL水,配成50mL的溶液,每小时走3mL(B),多巴胺的剂量就A是3(A)*3(B)/3=3ug/kg/min。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mg多巴胺,配成50mL的溶液,相当于每mL溶液含多巴胺3mg,每小时走3mL,相当于每小时使用9mg多巴胺,换算成ug/kg/min,就是(9*)ug/(50kg*60min)=3ug/kg/min。
表4血管活性药物换算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最好是专药专用,先想清楚自己要兴奋或抑制哪个受体,再考虑好要作用的部位,再选用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药物,药物作用越单纯越好。药物应用一定不能停留在理论,要结合临床哦噢!
近期好文:
补钾、补液怎么算?这份水和电解质计算技巧请收好!
有效期≠使用期限,糖浆开封后还能存多久?
糖盐之争:抗菌药物应该用盐水点还是糖水点?
编辑:于昉
投稿及合作:yuf
dxy.cn题图:shutterstock肖佩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mx/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