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病例分享早期识别体位性低血压走进秦皇岛


导语:体位性低血压会增加患者跌倒和骨折等风险,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

年首届“京津冀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防治骨干夏令营”在秦皇岛圆满落幕。

专家简介

刘丽

医院

心内科三病区主任医师

在大会病例讨论环节,医院心内科三病区刘丽主任分享了4例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的病例。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的定义:测平卧位血压,然后站立3min内,复测同侧血压,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晕或晕厥等。

此外,还有一种老年人常见的低血压,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hypotension,PPH)。餐后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①餐后2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mmHg以上;

②餐前收缩压不低于mmHg,而餐后<90mmHg;

③餐后血压下降为达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者。

体位性低血压一般表现为低灌注症状:如,头晕、晕厥、恶心、冷汗、胸闷、乏力等。

病例分享

病例讨论上,刘丽主任分享了4个病例,详情请查看下方的PPT。

总结

65岁以上的人群体位性低血压(OH)的患病率达15%,75岁以上患病率高达30%~50%。国外报道老年人餐后低血压(PPH)患病率为36%~70%。住院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PPH)发生率高达86.66%。

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不仅增加老年患者跌倒和骨折的风险,也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早期识别体位性低血压的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识别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的具体措施,如下:

重视低血压患者的低灌注症状:头晕、心悸、乏力等;

仔细测量立卧位血压和餐前餐后血压;

必要时进行24小时ABPM监测;

//////////

详情请参考刘丽主任PPT《早期识别体位性低血压》

来源:医院刘丽主任《早期识别体位性低血压》PPT,版权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关于高血压的16个谣言,一定要看!

你会测量血压吗?(附:家庭血压监测的7个知识点)

漫画读懂:高血压防治的9个“坑”

一组漫画:认识“沉默杀手”高血压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市中科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mx/29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