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美味至臻食材山珍天麻


山珍-天麻

文:陈嗣红

图:王舰、师爷

巫山地处三峡生态涵养区腹心地带,山高林茂,生长着品种繁多的植物,其中有很多国内乃至世界罕见的中草药。天麻就是较为名贵的一种中药。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告诉我,有天麻的地方,必定会有辽竹,心想这大片的辽竹林中正孕育着梨子坪名贵又传奇的药材,天麻。

第一次上梨子坪打猪草,是七十年代。很小的年纪,比背篓高不了多少,母亲托一路的领居们带我一起上山。初夏,梨子坪还有些寒意,林中有割不完的刺角菜,折儿根,鸡屎藤等等。背篓周围插上树枝,猪草可增装几倍的数量,满满的收获。偶尔有采天麻的农民路过,肩上搭个布袋,手握专用小锄头。

林中空地有大片地泡儿(野草莓),香味诱人,间隙捡白色熟透的吃个够,又摘一片地窟窿叶叠成三角盒子,装满地泡儿用草扎紧带回家。地泡儿的香甜味道就深深刻在了童年的记忆中,无法抹去。

林场很多从城里来的工人,都会在母亲的饮食店里歇脚,久了就是朋友。都喜欢与父亲聊天,聊梨子坪种树的趣事,哪个一天又种了多少树而破了梨子坪种树的纪录,哪个又发明了一把好用的工具,也聊梨子坪的传闻。端个扣碗,吃两碗热气腾腾的米饭,然后上山。

阿姨的丈夫是林场的老工人,随丈夫在这大山深处给工人煮饭,也算是一份工作。阿姨十分美丽,与这老山林,以及老山林的粗糙工人,画面有些不搭,但阿姨却在这里生儿育女,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我们现在看起来如画的梨子坪,山上的每一棵落叶松都是上世纪梨子坪的工人花了几十年时间种下的美丽,完美诠释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大院坝的竹笆折上有晒到半干的天麻,厨房门口阿姨正与几位采药人讨价还价,看到我们过来,连忙丢下天麻,热情地招呼进屋坐。火塘里有整棵老树疙瘩像山一样在慢慢燃烧,旁边架些小块木柴。火塘上方挂个大铁吊锅,里面有天麻炖鸡的香味飘出,平常极少看到这样的美味。

正饥饿中,忍不住口水一包包往外冒。干粮是苞谷炒面,用开水拌成糊糊,是极方便又经饿的主食。阿姨特别给我一小勺天麻炖鸡,还说是补品,那是生平第一次尝到天麻的味道,汤极鲜,但不觉得天麻好吃,却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天麻便在心中扎下根来,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本草纲目》记载,天麻的茎如箭杆,赤色,叶花生其端,远看好像箭羽,所以又名赤箭芝。相传有风不摇动,没风却独自微微晃悠,因此又名定风草、独摇芝。茎下有根如芋,主根周围有十二枚小块根环围,传说是仿十二时辰而生。大小块根之间,有白色菌丝相连,所以天麻又叫做离母、合离草。“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所以天麻子又叫还筒子。

我国中草药分上中下品,《神农本草经》将天麻列为上品,说:“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本草纲目》说,主诸风湿痹,治风虚眩晕头痛,定风补虚,益气固精。利腰膝,强筋力,助阳气,通血脉,补五劳七伤。

梨子坪的良好生态是顶级天麻的生长地。每年药农会结伴上山搭个窝棚,采挖一季天麻,收入可供全家人一年的油盐布料开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骡坪供销社一年可收好几千斤野生天麻,药商将“川东天麻”视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因而大部分销往港台和东南亚地区,他们将“川东天麻”视为珍贵的养生药材煲汤,作羹,非常名贵。

冬季天麻还没出苗,采药人全凭记忆和经验,所采天麻品质极高,称冬天麻,一般不易采到。端午左右春天麻已抽苔,很方便寻找,平常寂静的山林一下就热闹起来。老药农心里都藏有一份天麻生长分布图,绝不告诉别人,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上山直奔目的地,找到一窝,只捡大的,小个的留下让其继续生长,是不成文的规矩。在这样的规矩传承之下,巫山天麻不曾减过产。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变了,变得贪婪,老祖宗的规矩再也没人遵守,纯野生天麻虽还在顽强生长,但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难觅踪迹。真希望十年八载严禁采挖,让其恢复本来的面积。

记得以前常年偏头痛,母亲拿天麻浸泡一天切末,加草药露水珠蒸鸡蛋当早点。露水珠又称接气草,民间认为可以养胃补气,治头晕,与天麻配伍更能增强疗效。大部分巫山人是将整只天麻拿来炖老母鸡汤滋补身体。

邻居李伯是高级面点师傅,身怀绝技,能做各种花式面点,原本在饮食服务公司工作,五四年下放到骡坪合作店。喜欢做些我们从未见过的神秘菜品,然后独自小酌一杯,相貌与电影演员李琦惊人神似。李伯将天麻经淘米水浸泡一天,再将天麻放米饭上面蒸,吸取米之精华,饭熟天麻即可,然后将天麻切片放入淹制好的鲤鱼中,上笼大火蒸熟就是一款高级传统滋补药膳“天麻鲤鱼”。

《本草图经》记载,古人将天麻蜜渍成脯,招待尊贵的客人。闲时,喜欢查阅大量古籍中天麻的各种制法。也喜欢与中医朋友一起聊天喝茶,请教食疗膏方技艺。

十几年来琢磨出天麻的很多新鲜吃法。鲜天麻加核桃仁等磨成汁,加土蜂蜜熬成天麻膏,是方便食用的“蜜制天麻”,让热爱天麻之人终于可以随时享用。还用鲜天麻切片汆水,加糖桂花、土蜂蜜和自制桔酱调成酱汁,淋在天麻片上成为”桂花天麻”。”天麻糕”是用鲜天麻和核桃打茸,加少量面粉,汤圆粉蜂蜜等,蒸或者煎熟也别有风味。

买来各地天麻与巫山天麻反复对比,不管是从口感,还是食疗效果,都远远超出外地天麻。也许是对家乡食材的深爱,是浸透到骨子里对家乡山水的敬畏。

惊叹巫山土地的神奇,能生长出如此神奇的植物,更感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只希望通过专心研制,推出更好的天麻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巫山天麻,受巫山天麻之恩惠。

憧憬梨子坪的未来,在水墨仙境中游玩,看天麻在林子里开花的样子。茅草屋里有备好的热气腾腾的天麻全席,在午后的长廊里,冲一杯“蜜制天麻”,在逸然自得中,感受美食的魅力。听梨子坪山雀啼呜,溪水流淌,还有落叶松的芬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mx/47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