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冬至,杭州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易高发的时节。
最近,你的血压正常吗?有没有超过/80mmHg?
一个月前,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最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全球率先将高血压的起始值从/90mmHg下调到/80mmHg。这是近20年来,美国首次对高血压标准进行调准。
按照新的高血压定义,美国高血压患者从此前预计的万人剧增到1.03亿人,约占全美总人口46%。这意味着,近一半美国成年人有高血压,其中新增多万美国成年人一夜之间“被高血压”了。
参照美国的新版高血压标准,你的家里是不是也突然多了高血压病人?
中国的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于年年初发布,会选用美国的这个新标准吗?美国人为什么要将高血压标准下调到/80mmHg?高血压的可怕,你了解吗?
制图张琳
都市快报记者采访到国内权威的心血管专家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先来看一张图↓↓↓↓↓
时隔20年
美国再次更新高血压定义标准
这是美国高血压指南时隔20年的全面更新。按照其对高血压的新定义,美国高血压患者从此前预计的万人剧增到1.03亿人,约占全美总人口46%。
如果按新版高血压的起始值/80,那是不是意味着多万一夜之间“被高血压”的美国成年人都要吃药降压了?其实不然。
“
其实不然。在万新增高血压患者中,估计只有20%需要吃药;而从整个高血压人群看,需要吃药的比例预计相比年的旧标准仅小幅增加——多诊断了13.7%的高血压患者,但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增加1.9%。
”
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写作委员会主席Whelton教授表示,修改高血压定义是为了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80mmHg就开始干预,可以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
Whelton教授提醒血压≧/80mmHg的人群,尽管你风险倍增,但并不意味着需要吃药,但是你的黄灯亮了,你需要降低血压,你有80%的几率通过非药物方式就能恢复正常血压。
中国会改用/80新标吗?
快报记者采访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纂组专家
中国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于年初发表,中国目前的高血压定义标准是/90mmHg,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大多数国家的现行高血压标准相同。新指南会跟随美国新版指南调整定义标准吗?美国指南对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会产生影响吗?
记者采访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中医院副院长蒋立新教授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主任、第四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纂组专家陈伟伟教授。
一
既然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可降低全社会慢病整体负担,中国可以照搬美国新标吗?
对于这个问题,蒋立新教授明确回答“不会”。
蒋教授介绍:
“
我国目前高血压的防控严峻程度和着重发力点与美国存在明显不同。美国高血压防控的现状是追求‘更好’,而我国的当务之需则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将/90mmHg的血压达标率提高上去。
”
近10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万心血管死亡者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而与此相反,美国近50年来心血管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
因此,我国的高血压防治目标和重点防治人群与美国完全不同,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将符合目前诊断标准(≥/90mmHg)的高血压患者有效管理起来,提高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以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因为血压水平越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也越大,治疗的获益也就越大。
”
蒋立新教授说。
理想血压值/80并没有变
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五种病人
血压超过/80
一定要吃降压药
“
血压值不是高血压患者服药的唯一决定因素。/80-/89mmHg血压者,原来就不是正常血压人群。
”
浙医二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安一语中的,这部分人群不必过于恐慌,但本来也不应掉以轻心。
高血压标准制定有一定主观性。历次调整的本质是:定义逐步接近理想血压。
“
可以说,这个标准的确定具有一定主观性,因为它不仅要参考医学研究结论,还要考虑诸多社会因素,无论是/90mmHg还是/80mmHg,都不是绝对的,并不意味着血压低于这个数值就是绝对安全的。
”
王建安院长介绍,根据临床研究,血压从/75mmHg起,每升高20/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1倍。
“
因此,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你才能获得更大的健康收益;临床上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将血压降到/90mmHg就觉得自己安全了,这是治疗误区,至少要降到/90mmHg,而且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
”
血压/80且/90服药建议:
只要不属于这五种情况
就不用考虑吃药
王建安院长建议,如果血压/80mmHg且/90mmHg,如果符合以下5种情况1条或以上者,需要找医生
①既往有心肌梗死
②脑卒中
③心力衰竭
④糖尿病
⑤慢性肾脏疾病史
这五类人群结合了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很大几率超过10%,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稳定血压,防止疾病风险进一步提高。
“
其实,大家不必把高血压定义看得太固化。血压/90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不是必须吃药的,血压值并不是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服药干预的唯一标准,每个患者的降压目标也并不统一。
”
年龄、体重、血糖、血脂……
你占了几条?
请对照表格自测超过2条且血压/80就需咨询医生
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分层的半定量方法。
年ESH/ESC(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高血压指南将分层延伸到“正常”和“正常高值”血压范围,版指南继续沿用此种分层方法(见下表:高血压患者总体心血管危险性的评估)。
“该指南为血压/80且/90mmHg患者的防治管理提供了参考。”
结合上述表,算出高血压患者属于哪一个危险分层后,就可以评估自己的干预策略了:
低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
中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数周或数月之后添加药物使血压达标;
高危/极高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并加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
根据以上危险分层,王建安院长提醒三点——
1.改善生活方式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可作为低危者的主要干预方式和中高危者的补充干预方式;
2.正常血压人群如果合并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总体心血管危险就属于中危了,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可能不够用,建议咨询医生确定干预方案;
3.但凡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都属于很高危者,需立即服药。
高血压患者需终身保持生活方式干预
牢记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
王院长解释,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遗传、年龄、体重、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状态等,除了遗传和年龄属于自然不可修正因素外,其他均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应该怎么做?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11月10日刚刚发布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提出了官方建议,简单来说,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得了高血压必须终身服药吗?
血压“达标”后我能停药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教学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朱建华教授表示,中国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控制率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药习惯差,对高血压药物干预有太多认识误区。
朱教授就高血压患者最关心的服药问题一一解答,并为大家细数9个高血压服药认识误区。
1.凭感觉用药,没有什么症状不用吃药。
朱教授: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血压是测量出来的,决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2.不愿意过早或长期服药,认为服久了有抗药性,甚至会产生肾功能危害。
朱教授: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点。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越早服药获益越大(除了早期的轻度高血压患者)。
而且,目前常见的降压药均无肾毒性,甚至ACEI,ARB类降压药物对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有益;其实,高血压本身是肾衰竭的重要诱因,很多高血压患者出现肾衰竭,就是因为控压不好。
再次提醒: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心、脑、肾各器官远期预后越好。
3.血压正常平稳了就减量或停药。
朱教授: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因而自行停药。
高血压不是感冒,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
擅自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4.单纯依靠药物干预,忽视生活方式干预。
朱教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对治疗高血压来说缺一不可,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吸烟、过量饮酒、高盐膳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单纯靠吃药,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很多人服用两三种降压药但血压仍难达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膳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严格限盐可有效降低血压,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g。
5.只服药,不监测效果,不测血压值。
朱教授:只服药而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mx/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