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读本书第六感觉北美行医札记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优秀医生终身铭记的几十个病例,他用一颗怀疑之心拯救了频临绝境的许多生命。这部讲述医生和病人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的随笔集,不仅真切描述了医生复杂难言的心理,还原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记录了生死关口的人性战栗。

 作者简介

清衣江,四川乐山人,四川医学院(华西医大)医学系77级。大学毕业后先后做外科医生,药理研究生,华西医大药学院教师。年代初出国,先后在哈佛医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博士后。现在加拿大行医。

  

 文章节选   

无休无止的检查

  一

  凌晨四点被吵醒。

  医院的医生卡佳,说他要作一个头部CT,以及胸部CT血管造影。但是病人肌酐高,问我怎么办。

  CT血管造影需要注射造影剂,造影剂可能引起肾功能下降,特别是肌酐高的病人。对这种病人,放射科医生不愿意用造影剂。在我看来,放射科医生常常反应过度,肌酐稍微高一点就不肯用造影剂。其实,很多病人用了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放射科医生不愿意做,我也不能强迫他们。这小子难道不明白这点道理?

  我问:“为什么要做CT?”

  卡佳医生:“排除一过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中风和肺动脉血栓。”

  “把故事讲给我听听。”

  “病人是位八十二岁的男性,医院。半夜起来上厕所,差点摔倒。”

  “他的生命体征如何?”

  “血压/60左右,有点低烧,血氧饱和度正常。”

  “没有呼吸困难?”

  “呼吸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没有四肢无力,没有感觉异常。”

  “他的治疗是什么?”

  “在输生理盐水和抗菌素。”

我说:“这个病人有无数可能的原因,使他差点绊倒。他有肺炎,血压偏低。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他可能有前列腺肥大,拉尿太用劲。他在床上躺久了,肌肉软弱无力,站不稳。他在病房里昏昏颠颠,找不到方向。灯光太暗,看不清楚。地板上可能有水,有障碍物。输液的架子也使他行动不方便。如果是一过性脑缺血,CT就不可能发现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不可能是中风。我不能%地肯定,这个病人没有肺动脉栓塞。但根据我所听到的,这个病人肺动脉栓塞的概率太低,没有指征做胸部CT血管造影。”

  卡佳医生又问他该做什么?

  我说:“继续输液。如果病人有脱水的迹象,或者没有心衰病史,把输液速度加快一点。检查一下病人所在的病房,保证地上干净,没有障碍。保持厕所里灯光明亮。告诉病人下次要上厕所,呼叫护士。或者给病人一个小便器(Urinal),就在床上拉小便。”

  听到他明显地松了一口气。可以想象,他随之就会在病历上写下:与清医生讨论,清医生认为没有必要做CT,没有必要排除一过性脑缺血、中风和肺动脉栓塞。

  我挂上电话,骂一声:“屁虫。”卡佳医生并不蠢,不会连这些常识都不知道。他应该知道,中风及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有一点点不踏实,他想排除那一点点不安全的感觉。虽然那意味着半夜三更,把那可怜的老头子从病床上拖进救护车,在山路上颠簸两三个小时,来我这儿做CT。意味着吵醒一大堆人,护士、救护车司机、急救人员、放射科医生,吵醒我。

  他这么做不是为了病人,而是为了保护他自己,虽然他没有什么需要保护。

  安全行车规则之一,是一种防御性驾驶(DefensiveDriving):假设所有其他开车的人都是疯子、醉鬼、瘾君子、瓜娃子,或者医生都给他们开了过量的止痛药、安眠药,你离他们远一点,眼睛盯着他们紧一点,随时准备刹车、躲闪。

  行医成文不成文的重要规则之一是防御性行医(DefensivePractice):假设律师绿莹莹的眼睛盯着你,随时准备抢走你的钱包,你得把动乱扼杀在萌芽中。你的武器就是开一大堆检查,开一大堆药,安起搏器,做手术。钱多少不是问题,反正不是你出钱,反正不是病人出钱。

  防御性行医,是每个医生面对的现实,是生存所需。但是防御性行医常常走火入魔,把纳税人的钱一捆一捆地丢到水里。好像那些美钞加元,还不如当年中国人民的草纸值钱。

  我与卡佳医生比,也许是五十步笑百步。

长按







































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癜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mx/7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