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的急性疾病。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中风。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康复?
康复是我们应用各种措施,改善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的一个过程。是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家属和我们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我们评估、训练,再评估、训练。最终解决患者功能障碍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康复评估
初期评定:入院初期完成(7天内),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
中期评定:康复治疗中期完成,经过前期康复治疗后,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及存在问题,修订以后康复计划。
后期评定: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经过康复治疗,评定总体功能状况、效果,提出返回家庭和社会或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建议。
康复评估内容
1.躯体运动功能评定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3.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4.步态分析
5.言语功能评定
6.心理精神评定(心理、认知、情绪)
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PT):物理因子治疗(主要是电疗法)、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OT):患者需要、有目的的作业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
言语治疗(ST):失语、构音障碍;
心理治疗:心理疏导、药物、音乐、生物反馈等;
中医传统治疗:中药治疗及针灸治疗等;
社区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本人及家属参与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1.康复医疗应从急性期开始: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发病后6个月内都是有效期。病程1年以上,恢复的速度降低,康复疗效差。
2、康复训练强度宜从小量开始:在不引起或加重异常运动反应的前提下,逐渐增量,采取少量多次,避免过度疲劳或强化异常痉挛模式。
3.康复医疗是一个从急性期至后遗症期的连续过程:既要急性期预防性康复,又要注意后遗症期的维持和适应性康复。
4.应采取目标执行性治疗:在进行预后预测的基础上,由患者、家属和专业人员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和社会复归目标。
5.采取综合的治疗和刺激手段:治疗小组成员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协作,避免脱节和相互矛盾。
6.康复治疗的实质:由学习和适应构成,让患者反复练习难度分级的各种任务,以便学会(重获)丧失的技能。
7.掌握好脑卒中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康复治疗过程
1.卧床期(急性期、早期):体位转换,保持良好体位(良肢位),进行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2.坐位期、离床期:坐位运动,平衡运动,起坐训练,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ADL训练,开始作业法(OT)训练。
3.步行期: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跨栏等,同时言语、认知、ADL、OT应继续训练。
备注:康复全程中均可应用物理因子治疗,配合中药内服、熏洗、针灸等传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康复治疗预后
1、绝大多数患者肌肉功能恢复发生在中风后1-3个月,第3-6个月仍可有一定的恢复,部分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可持续1年或1年以上,但不超过2年。
2、50%左右的中风患者可有感觉障碍,大多数在中风后前几周可恢复,丘脑的中风感觉障碍很难恢复且长期存在。
3、在中风后6个月内,约70%-90%中风患者可以行走,30%中风患者可恢复部分工作,24%中风患者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若中风后4-6周手指仍不能活动,最终会丧失手功能。
4、瘫痪恢复的顺序:先下肢后上肢,先肩关节功能后手功能,拇指功能恢复最慢。
5、中风后1周瘫肢仍不出现腱反射,瘫肢运动功能很难达到或接近正常程度;中风后2周出现腱反射亢进和肌张力增高时,若不伴有随意运动出现,瘫肢很难恢复到使用程度。
供稿:康复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mx/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