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内科学子刊研究称,在站立1分钟内测得的血压下降,更能反映患者未来发生头晕、晕厥和跌倒等事件的风险。
在确定有无与体位有关的血压下降时,人先在平卧位2分钟内测量2-5次血压。之后站起来,以25秒为间隔,测量4至5次血压,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20mmHg或舒张压≥10mmHg)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在为期23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人员了记录了接受检查者发生跌倒、骨折、晕厥、车祸和全因死亡率。
结果发现,只有站起后第一次(平均时间为站起后28秒)测定的血压下降者发生头晕的风险增加了49%。
在校正混淆因素后,第一次测定值还与随访期内跌倒、骨折、晕厥、死亡风险最相关。第二次测定值(平均时间为站起后53秒)也与所有长期不良事件都相关。
但1分钟以后,测定的血压下降与长期不良事件的关系就不是全部相关了。
研究者认为,应使用站立1分钟内的血压下降作为针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标准。
同期述评指出,临床医生应测定1分钟和3分钟的血压,因为有些患者要到体位改变后3分钟才出现血压下降。
根据之前的美国神经病学会共识,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从仰卧位转为站立位后3分钟,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20mmHg或舒张压≥10mmHg)。
该研究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的一个亚组研究,共1.1万余人参加。
参考文献:JuraschekSP,etal.AssociationofHistoryofDizzinessandLong-termAdverseOut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