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癜风相似的病有哪些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gedijiankang/39537.html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人体由卧位或坐位转变为站立位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下降至少20或舒张压下降至少10mmHg;快速站立后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不适。腰椎手术患者因手术创伤、失血、营养摄入不足、术后卧床时间长,一般为3-7d,平均5d等原因[1-2],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更高,为97.3%[3]。体位性低血压在各年龄段均可见,由于患者脑灌注不足,所以常见头晕、目眩症状;部分患者会发生晕厥、跌倒,造成意外伤害。因此术后体位性低血压重点在于预防。
发病机制
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涉及多种机制:
1
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包括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
2
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和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临床上主要见于老体弱、长期卧床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3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周围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脊髓病变或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皆与此有关;
4
肾素AngII及醛固酮水平下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有效血容量能力下降;
5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心脏顺应性降低,舒张期充盈受损,使得每搏输出量尤其是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时明显降低,进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危害?
由于体位因素引发的低血压可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和忧郁、视力和听力下降,并可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增加老年人发生意外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病情严重时,患者每次变换体位血压迅速下降,可出现头晕、晕厥、跌倒、骨折、外伤甚至脑出血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
1护理干预(1)准备下床活动a)责任护士介绍下床活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评估病人①评估病人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管道情况、伤口等情况;②评估病人活动能力、活动时间及范围;③进行各项(营养、疼痛、跌倒、自理能力等)风险评估;④评估病人对下床的了解程度。(3)床上活动①患者可循序渐进在床上行双下肢活动,可减少静脉血在身体下部的蓄积,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②病人床上佩戴支具;③床头抬高30°,患者双眼平视,下颌稍内收,保持3-5分钟;④侧起坐于床缘,双下肢下垂,前后踢腿活动3-5分钟,病人无头晕、心悸、胸闷、气急等不适。(4)下床站立①病人穿适宜衣裤、穿防滑鞋;②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床旁站立3-5分钟,无头晕、心悸、胸闷、气急等不适。(5)床边活动下床站立,双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廓挺起,腰背平直,两腿直立,两足距离与双肩等宽,原地踏步3-5分钟。(6)患者肢体平衡评估①病人站于床边,双脚与双肩同宽,保持身体平衡;②双手叉腰;③左脚抬起,开始数秒,当大于10秒通过平衡测试,换脚施行;④护士再旁留意病人安全。2非药物治疗(1)饱餐(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容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提倡少食多餐,如有经常发作的餐后头晕,可以在餐后卧床休息后再活动[4];(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等;(3)还应该避免血容量过低,站立前可补充一部分水分有助于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清晨摄入足量的水可有效缓解夜间因压力性利尿导致的容量不足。护理人员应在患者首次下床时全面评估病人病情,根据腰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流程来协助、指导患者下床,能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眩晕、跌倒、骨折或再骨折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山东医院(杨彩风)
参考文献:
[1]李开南,何智勇,汪学军,等.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6(3):-.[2]孔超,鲁世保,海涌,等.腰椎融合联合Cofiex动态固定手术对腰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相关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12(1):1-4.[3]刘丽娟,陈雅芬.循序渐进协助患者坐起对降低腰椎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10(10):43-45.精彩内容推荐:术后患者为何如此“激动”?术后房颤危险大,临床护士知多少?外科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PCI术后水化知多少手术后你还在静养么?大错特错了!温馨提示投稿邮箱:hulizixun.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