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柳中平丨春天的记忆


程少为 http://pf.39.net/bdfyy/bdfzg/201217/8505686.html

春天真的来了,公园里、马路边、街道旁到处都有她的影子。看!桃花含苞欲放,春姑娘扬起了笑脸;柳树吐出了新芽,春姑娘披上了绿装。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一直到工作才离开家乡。不记得春姑娘的模样,只记得节假日和每天放学回家,和农村所有孩子一样,就要做家务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物资资源匮乏,所以孩子很小都要帮家里做事。那时常做的四大家务活:挖猪菜、割牛草、砍柴禾、拾粪便。

过了正月十五,妈妈把竹篮子放在家门口,篮子里有把小铲子,篮子和小铲子是母亲提示我,放学回家不要贪玩,去做事了。我把书包从门缝里甩进去,拿起竹篮子和小伙伴一起,走向田间地头挖猪菜去了。

打猪草是听黄梅戏里说的,打的不是草,是采集猪最喜欢吃的野菜。“挖猪菜”是我们这农村里叫法,意思更贴切。猪吃的野菜分布很广,有庄稼田里小鸡草等青草;田埂上有野红花草;长在田间地头最常见的鹅肠菜、兔子耳朵、马齿苋、老鼠艾等;还有金鱼草、水草等长在沟渠和小溪底边。

那时,农村每家都有猪舍,总养着一头猪。猪养大过年宰杀或卖掉,再买一头小猪回来。我的记忆中,我家猪舍从未空缺过。那时候,人都吃不饱,哪有成品猪饲料,猪不能放养,危害庄稼。挖猪菜就是采集家猪可食野菜,补充猪饲料的不足的过程。

四大家务活相比较而言,我们最喜欢做的还是挖猪菜。因为春天来了,伴随着挖猪菜过程,还可以采摘到我们最爱吃的春天“三大美食”:“青模薹”“茅姑产”“草蒙子”。

春天里,我们少年时代最解馋的纯天然一大“美食”,就是“青模薹”,我们这里说的“青模薹”其实就是刺苔。是一种生长在荒野中的带刺的灌木状植物,它的枝条缀满钓鱼钩一样的倒钩刺,扎手很疼的。这种刺苔的生命力十分的顽强,对生长环境没有任何要求。刺苔因为有刺,动物也不愿意去吃它,所以长得十分的茂密和高大。后来,农村缺柴火,有的人戴上手套,都给砍柴烧了。当年,我家村头的一大片有刺枸骨林,就攀附着许多刺苔,是全村民组鸡鸭鹅遮风挡雨,逃避天敌的好去处。

采摘“青模薹”要找越壮越嫩的刺苔才是最好吃的。通常是集中在春天很短的时间。刚刚冒出来的新刺苔,摘下来之后,将它带有嫩刺的外皮全部撕掉,主要就是吃里面的茎,嫩嫩的茎一咬嘎嘣脆,嚼起来酸酸甜甜的。“青模薹”不光好吃,它还能够解毒,小时候被蚊虫叮咬的红肿的地方,将刺苔嚼碎了敷在那里,不仅能够清热解毒,还有一定的止血功效。几天一过,刺苔便老了,便没了吃头,到刺苔开花时,其花虽漂亮,谁也不会再去理它,只等着秋后砍柴烧锅了。

这时候,我们的目光又投向另一个天然美食“茅姑产”了。“茅姑产”其实是茅草芯又名“茅针”。是春天里我们庐江广袤的农村最常见的一种“野味”了,在田埂、路边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小时候听到名字非常好奇,百思不得其解是哪三个字?捧着一把茅草芯,回去问妈妈,妈妈说:剥开里面白白的就是“茅姑娘”,它是给你们馋嘴猫解馋,所以叫“茅姑馋”。我的老乡现在在上海开公司的朋友朱光旭,对我发的朋友圈里“茅姑馋”名字提出异议,它说:是茅草姑娘产的,应该叫“茅姑产”,说的很有道理。

那就叫她“茅姑产”吧,从外表看,“茅姑产”就像女子的织衣针,但是,当你剥开它绿色的外壳,就能看到里面白色的软绵绵的芯,这就是它最美味的部分。放入口中软软嫩嫩的,轻轻一咀嚼,满口都是茅草芯独特的、淡淡的甜香。

为了扯更多的“茅姑产”,我们放下手中的篮子,跑的鞋不沾灰。过后,便在一起玩游戏,两两对决,用三根茅针旋转,看谁能旋转一个圈子,然后根据圈子大小决定,拿出多少根茅针,在圈子里“一掇掇二掇掇”,旁边围着一大帮孩子裁判和观战。谁掇的时候,碰到圈子就算输了,把茅针给对方。没有碰到圈子,就赢了,有多少根对方就得陪多少根……。直到天黑,看着空空的篮子,回家肯定免不了妈妈的一顿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偷偷跑到隔壁队的田里,去偷采用于种田基肥的,猪也非常爱吃的红花草。

“茅姑产”除了能吃,抽穗的茅草芯还是装点农村的一抹风景。茅草长老了就会冒出白色的穗来。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像开着白色“花”的草,随着春风的节奏轻轻摆动着,别有一番韵味。

以后好多年了,一到春天来了,就喜欢到田野里去,看“茅姑产”开出的白色的“花”,随风轻轻摆动,祈盼有一双温柔的手,来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春天最后的美食“刺莓果”,只要你是在农村长大的就绝对吃过。在我们老家农村另一种叫法是草蒙子,而它真正的学名树莓,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树藤浑身带刺,生于山坡灌木丛间及杂林中,以及河岸边砍柴够不着的地方。

“草蒙子”是一种形似迷你草莓的水果,成熟的“草蒙子”是红色的,清香独特。鲜艳欲滴的小果子,摘下来像水晶玛瑙一般,摸起来柔软而有弹性。放入嘴中轻轻一咬,鲜红甘甜的汁水噙满口腔,酸中带甜,非常可口,可称的上“野果之王”。不过爱吃它采摘时要注意,名叫刺莓儿肯定是带刺的,它藤上长满了刺,要想吃到它就不要怕被刺儿扎,一不小心就会被小小的刺儿扎着,不过能够吃到它即使被扎也值得。

农村原生态的这种植物全部都是野生的,采摘下来的洗都不用洗,可以直接就吃,味道美美的。不过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开发也热火朝天,这种路边的野果生存空间变小了,加上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滥用,“草蒙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说实话我也好长时间没吃过它了,现在对于它的味道,也只能停留在回忆中了。

小时候还看到类似草莓形状的果子,跟“草蒙子”相似。我小时候顽皮爱冒险,有次我不顾小伙伴的一再告诫有毒,忍不住吃了两个,味道不甜淡而无味,口感也没那么难吃。旁边的小伙伴,瞪着惊诧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回去告诉了我妈妈,我怕妈妈骂,就说没有吃下去,吐掉了,小伙伴们都证实我吃了。妈妈要我张开嘴巴给她看看,看我没有什么问题,就告诫我说:长蛇莓的地方,附近都有蛇,蛇莓果被蛇爬过或舔过,不能吃,吃了会被毒死的。

我知道了蛇莓其实没有那么可怕,长大了开始了解这种植物。现代医学也发现了蛇莓含有少量的毒素,最主要的是,蛇莓还被发现含有抗癌和抗肿瘤的物质,现在经常被用在治疗各种肿瘤性疾病、肝炎、白血球减少症等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它的有毒成分则可以忽略不计。蛇莓虽然可以少量食用,但是并没有作为水果食用的必要,还是少食为宜。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泡在蜜糖里长大的一代,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美味水果。回忆我们的童年,都是在浸满了黄连的苦水里长大。但,儿时的记忆,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儿时的春天,像一首盛满快乐和回忆的歌,永远萦绕在我心头。

往期回顾

宋祖林:印象童年

杨立柱:春阳改不了腊梅的香

3.8专访丨流冰:以笔为旗扎根老区——访九零后作家禹茜茜

许勇:探春(组诗)

王健:捕黄鳝

姚影:铁冲望春

曹俊:黄山游记

林志高:我心中的校长

储钰波:我以雷锋为榜样

方南生:被雪覆盖的背影

再起航!光慈文学邀您共建书香社会!

▌图:胡晓芹

▌编辑:张凤兰

▌审核:李珊珊吴炫

※光慈文学,立足革命文学先驱蒋光慈故里——安徽金寨,面向全国,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弘扬文化正能量,分享生活真善美。设有社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89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