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4793178.html目的探讨多种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年11月至年10医院就诊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D-二聚体(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β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MBP、D-D、NSE、S-β水平及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β联合检测诊断脑卒中的准确率为93.00%(93/),灵敏度为96.00%(48/50),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诊断脑卒中的漏诊率为4.00%(2/50),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SE、S-β、MBP、D-D水平较高,NSE、S-β、MBP、D-D联合检测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提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脑卒中的参考指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残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研究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时期,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会随病理变化而发生规律性改变[1]。本研究选取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D-二聚体(D-Dimer,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与S-β生化标志物作为检测指标,探讨各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1月至年10医院就诊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99±4.50)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68.90±5.0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排除标准:并发心脏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脑出血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病者。
1.3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6mL空腹静脉血,离心半径为8cm,r/min离心10min,采用罗氏Cobase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水平;采用SysmexC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水平;采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英国DENLEY-MK-2),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及S-β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化标志物水平
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生化标志物水平比较
2.2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
观察组血清MBP、D-D、NSE和S-β联合检测诊断脑卒中的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诊断脑卒中的漏诊率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注:与各指标单一检测比较,aP0.05
3讨论
CT为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其对早期脑卒中诊断敏感度仅为38%左右,MRI及基于MR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虽可提高早期脑卒中诊断敏感度,但价格昂贵且耗时长,并不适合动态观察[2-3]。因此,寻找对脑卒中敏感度高的生化标志物对提高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非常必要,对疾病的早期治疗可提供指导作用。
S-β为分布于雪旺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神经胶质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及高度特异性,颅脑损伤时血-脑脊液屏障受到损坏,致使脑脊液中S-β释放入血,血清S-β升高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损害程度。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血清S-β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S-β水平高于正常人,可作为临床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指标,但该指标单一诊断灵敏度仅为72.00%,存在较高的漏诊率,需结合其他血清生化标志物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NSE属神经元标志性酶,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浓度较低,有研究显示,血液中NSE较脑组织中低30倍以上[4]。但当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损伤时,神经元释放大量NSE,并损害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中NSE水平升高,是评估脑神经元损伤的定性指标。血清MBP是分布于髓鞘多层膜结构浆面的蛋白质,各种原因引起的髓鞘破坏均会导致血清中MBP水平升高,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伤的客观生化指标。此外,有研究指出,D-D水平与脑卒中的形成及病情进展有一定关联性[5]。D-D是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异常升高则预示着血液高凝状态及体内血栓形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高凝性疾病,纤溶及凝血功能失衡所引发的血管闭塞、颅内动脉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理基础,故D-D水平异常升高提示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本研究发现血清D-D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说明D-D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指标。脑卒中所引发的中枢神经损伤是广泛性的,不仅可损害患者脑血管,且可损害其髓鞘、神经元等,仅检测其中的单一指标并不能全面客观评估病情变化,而S-β、NSE和MBP是少突胶质细胞髓鞘、脑胶质细胞、神经元的特异性蛋白,联合检测可全面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发现D-D联合MBP、S-β、NSE检测诊断脑卒中的准确率高达93.00%、灵敏度可达96.00%,与各指标单一诊断指标比较,漏诊率低,说明采用多项生化指标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SE、MBP、D-D和S-β水平高于正常人,多项指标联合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贺雯,任明姬.Hcy和D-二聚体及NSE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1(9):-.
[2]景增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SB、半乳糖凝集素-3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36(3):-.
[3]黄聪雯,洪建斌,许启仲,等.CT平扫和MRI检查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6(3):-.
[4]李刚,韩雄,徐军,等.急性脑卒中的血液生化标志物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93(7):-.
[5]贺雯,高尚,宋海燕,等.Hcy、D-D、NSE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8(12):-.
-END-
作者:米兰,段肖飞作者单位:医院检验科;医院核医学科
来源:《河南医学研究》,,第28卷(20):-.
编辑:As素
校对:Ryan
责编:孙旭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