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术科化”的由来、定性与应对——“体育教育术科化与学科建设”论坛综述
文
王水泉
《体育与科学》年第3期新刊
新一轮的体育专业院校改革,出现一种我们称之为“术科化”的现象,即纷纷创办各类学院,如足球学院、冰雪学院、马拉松学院等等。程志理主编认为,“术科化”这个概念,针对的是学校教育的学科特征。体育作为教育的方式,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一样,都是基于课程论和教学论原则,也是人的一种成长方式。成长是人的心智发展,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然而,“术科化”是否符合课程论、教学论的原则,也就是与人的成长方式能否一致?于是,“术科化”与学校教育的学科特征产生的这种对视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促使我们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思考“体育教育术科化”问题。
为此,《体育与科学》编辑部于年4月4日在南京举办了以“体育教育术科化与学科建设”为主题的学术工作坊,邀请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温州大学易剑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作为主旨发言专家,与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的中青年学者进行了座谈和学术对话。本次学术对话内容可以从体育教育“术科化”的由来、定性与应对3个方面整理。由来,指体育教育“术科化”出现的背景;定性,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如何看待“术科化”;应对,指如何处理“术科化”问题。
1
由来:体育教育“术科化”的谱系
正如杨桦所言,自从高等教育中有了体育教育,术科与学科之分就已出现。这一问题在我国始于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课的设立以及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的设立。他强调之所以称“专修科”,就是指在课程设置上分为术科和学科两类。高等体育教育专修科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与术科之分,主要由其培养目标决定。例如,南京高师设立体育专修科的办学宗旨中强调“......为了培养体格强健、德智合格的强国之民,解决‘教员难得、方法不完’的问题......”[1]是其办学初衷。因此,不仅要开设“走步”、“柔软行动操”、“垫上运动”、“田径赛运动”、“兵士教练”等术科类课程,还要开设“伦理”、“国文”、“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教育史”、“教育原理”、“体育哲理”、“体育管理”等学科类课程。此后出现的专门的体育院校,如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及两江女子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基本上分为学科类与术科类。新中国成立之初院系调整后,建立的6大体育学院与师范院校体育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沿用了课程设置上分为学科类与术科类的思路。
最近几年体院院校改革过程中突显出来的体育教育“术科化”现象,其诱因何在?季浏从当下体育院系招生办法、专业设置、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变化对此进行了解释。(1)各省市招生办法不同,招生制度并不完善。有的省市加试术科(专项),有的省市仅测体能,不加试术科的省市的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显得比以往差。(2)扩招后,特别是近些年体育院系越来越多,招生人数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生源质量整体下滑,给人感觉他们的技能水平越来越差。而过去体育生招生数量有限,相对当下而言招的几乎都是精英。(3)近年来,体育院校专业设置越来越多。其中有些专业对运动技能水平的要求较低(甚至无要求),如体育传播、体育外语、运动人体。所以乍一看现在体育院校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普遍较差。(4)当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体育专业毕业生时,主要看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这促使高等体育院系在办学时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术科能力,但并没有达到所谓“术科化”的程度。
程志理认为,从近些年出现的专项学院的名称来看,这些学院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与国家体育发展布局(奥运战略、足球改革)以及市场需求有关,如近年新增设的冰雪学院、足球学院、网球学院、高尔夫学院等。他分析,强调术科化,实质上是技能培养问题。这可能是几十年来中国专业训练体系改革的一部分,那些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的运动项目,采取学院化转移,在体育专业院校采取以术科训练为主体进行学科建设的一部分。再细读今年全国两会的相关精神可以预测,今后体育改革过程中,国家奥委会将会实体化,负责奥运战略,各个协会也将实体化,还有专业训练体系的校园化。专业训练体系的校园化,是一种区别于有市场份额的职业体育协会实体化的发展路径。还有从历史反思的角度,他指出新一轮体育院校改革中出现的术科化趋势,实际上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体育教育体制的一种回应。中国体育教育术科化,其实是一个老问题。我们的体育教育体制来自前苏联,强调以巴甫洛夫的生理学为体育学的学术基础。这导致几十年来我们把生物学作为认识体育的前提。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这个观念一直延续到今日“体育与健康”的体育课程理念。
2
定性:如何看待体育教育“术科化”现象
对最近几年出现的体育教育“术科化”问题,应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应做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如盛蕾研究员在论坛开场白中所言,学科建设是我们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一个基础平台,而足球学院、冰雪学院、网球学院等各类专项学院,则是当下我国体育学科转型的产物。因此,有必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体育教育“术科化”问题合理定位。王家宏教授亦强调,体育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它能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政治外交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体育学科是整个人类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说,都应该给体育确立一个明确的学科地位。
王家宏认为,如何界定和构建体育学及其学科体系是中国目前深入研究体育学的现实任务。而要有效地推进体育学科建设,需要充分认知中国体育学形成的脉络和发展的趋向。作为首要问题,体育到底属于什么学科?他认为此前我们并没有搞清楚。他举例说,我们授的是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学的课程却是人体科学,生理生化、解剖、统计学、生物力学等。现在又把体育归到了人文社会科学,而体育学科学生又是要以运动项目学习为主。以致我们不清楚体育到底属于什么学科,进入体育学院学习的学生也不知道体育是什么样的学科。为此,他简要梳理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颁布以来我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历程,并着重指出了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之后,体育学作为一级学科归入教育学门类,下设4个二级学科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运动人体科学下属学科虽多,但“各自为政”,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rk/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