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Yao科普丨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波动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至年末,我国≥65周岁人口有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为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卫生行业遵循“健康老龄化”的原则,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下面药师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波动的降压策略。

什么是体位性血压波动(OH)?

体位性血压波动是指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或头部倾斜60°以上)收缩压(SBP)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体位性血压波动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严重者致卧床不起,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疲乏、头晕、目眩、晕厥、跌倒,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颈部及肩背部疼痛、虚弱等[1]。部分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伴卧位高血压,即卧位时SBP≥mmHg或者DBP≥90mmHg[2]。

体位性血压波动的危害?

体位性血压波动可增加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冠心病事件、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风险[3],还可以增加反复跌倒及虚弱的发生风险[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测量卧位、立位血压[1]。

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

波动的降压策略?

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波动主要以平稳缓慢降压、减少体位性血压波动发生、预防跌倒为治疗目标。

首先应维持血压稳定,应选择可改善血压调节或大脑血流量的降压药物,如ACEI(普利类)或ARB(沙坦类),并从小剂量起始,每隔1~2周缓慢增加剂量,避免降压过度[1]。

其次,患者在起身站立时应动作缓慢,尽量减少卧床时间,避免使用会加重体位性血压波动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等)、利尿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1]。

还可以通过物理对抗或呼吸对抗的手段改善体位不耐受的相关症状,包括双腿交叉站立、蹲位、下肢肌肉的紧张状态、穿戴弹力袜及腹带、缓慢深呼吸、用鼻吸气、噘起嘴唇吸气等[1,2]。

如果经过非药物治疗,体位性血压波动仍然持续存在,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但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药物。

药师提示

降压治疗都是以维持老年人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总死亡率为目标[1],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在专业的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选药、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6(02):1-27.

[2]JosephA,WanonoR,FlamantM,etal.Orthostatichypotension:Areview[J].NephrolTher,,13(Suppl1):S55-S67.

[3]RicciF,FedorowskiA,RadicoF,etal.Cardiovascularmorbidityandmortalityrelatedtoorthostatichypotension:ameta-analysisof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ies[J].EurHeartJ,,36(25):-.

撰稿:MTM专业组刘伟兵

手绘:营养专业组王尧

新媒体编辑:郎冲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37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