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科普知识让你的血压更ldquo健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收缩压(高压)>mmHg

  舒张压(低压)>90mmHg

  下图是不同年龄的正常血压标准,来对照一下你的血压是否正常吧!

02

关于高血压,你可能一直有这样的错误认知!

  高血压≠高血压病

  很多人觉得自己高血压了,就是得了高血压病,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血压的标准定为:正常成年人/90mmHg或以下,高血压/95mmHg或以上,临界性高血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如果连续3天早晨起床前测得血压超过/95mmHg,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但并不能与“高血压病”等同。“高血压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一定需要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病、临界性高血压的首选基础疗法,目前的研究表明,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有:

  1.控制体重;

  2.限盐摄入;

  3.戒烟;

  4.避免情绪波动;

  5.合理运动。

  凡能降低血压的药≠理想药

  降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也不能作为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在降压的同时,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能够保护“靶器官”,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这类药物是适合长期服用的。

  降压越快、越低≠越好、越安全

  一般来讲,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即使是血压水平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平稳而逐步降压。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会极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另外,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每天最后一次吃降压药的时间放在临睡前或仅在临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

  

03

高血压患者如何自我保健

控制情绪波动,减轻精神压力。高血压患者情绪易波动,很容易受周围事件的影响产生恐惧和过度的焦虑,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使血压波动过大,也可以出现口服常规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满意的现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事件,保持平静的心态。

注意均衡饮食,加强营养,休息充足,锻炼身体,以提高自己的机体抵抗力。在饮食上注意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新鲜水果,戒烟戒酒。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和降血脂药物的病人不应吃柚子,以免影响药物疗效。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平时锻炼应选择做一些轻度或中度的适量运动,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时服药,平稳控制血压。有些高血压病人治疗不规范,不能坚持用药,有自行停药、换药的现象,这样会使患者血压再一次增高,甚至一些患者由此而发生心、脑、肾的合并症。因此高血压病人做好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十分必要,并应依此调整用药。如血压控制平稳,不要随意更换药物,如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过高或波动过大,医院就诊,调整用药量和药物的种类,合理搭配使用降压药,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04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40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