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

越耐泡的白茶,品质越好吗那为什么寿眉比白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频繁有茶友提到寿眉。

这是个很好的趋势,至少代表,外界对寿眉的偏见正在逐渐消失。

理由无非是,这几年来,不管是春寿眉还是秋寿眉,都在用实力证明自己。

所以,或许从将来的某一刻起,再也没有人会把寿眉当成“低端茶”来看待了。

就像今天有茶友说,他又发现了寿眉的一个闪光点——耐泡。

他喝的是秋寿眉,泡到第八冲,香气还很浓。

又止不住夸奖,随便泡都很好喝,不容易泡苦,就连他这个新手也能操作,不像春茶,一不小心就浓了苦了。

于是,在对方心中,秋白茶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就像春天的种子,不让它萌芽也会发芽,不让它开花也会花开。

其实,认为秋白茶比春白茶耐泡的人,真心不少。

另外,还有茶友拿秋寿眉和白毫银针比较。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秋寿眉完胜,而白毫银针泡到第十冲,味道就很淡了,不够耐泡。

这个观点,若是被白毫银针本茶听去,估计要哭晕在太姥山上:

“明明我才是天之骄子,怎么可能不耐泡呢?”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值得说一说的。

《2》

春白茶与秋白茶,白毫银针与寿眉,经常被拿来比较。

比如,谁的品质更好,谁的养分更足,谁才是白茶界的“一哥”……

或许这就是宿命,这就是现实吧。

就像红楼里,黛玉和宝钗常被世人拿来作比较。

从外貌到性情,再到家世背景,以及宝哥哥对二人的态度,黛迷钗迷,誓要将她们分出个高下。

顺带着,把宝玉身边的两大丫鬟——袭人和晴雯,也拉出来对比。

还说,晴有黛影,袭为副钗。

意思是,二人身上分别有黛玉和宝钗的影子。

袭人的形象一向是贤良的,心地纯善,恪尽职守。王夫人对她的评价,是笨笨的倒好。

晴雯则个性爽利,伶俐标致,女红极好。但被王夫人讨厌,认为她是狐媚子。

如果光是从表象上看,就太肤浅了。

两个人都是小小年纪就被卖给人家做奴婢,无亲无故,只能在豪门中找到生存之道。

扯远了,说回正题。

请原谅村姑陈这个话痨,一说起红楼梦,五头牛都拉不回来。

今天的话题是,白茶里,到底哪种茶更耐泡?

非要说秋茶比春茶耐泡,肯定是不对的。

而白毫银针真的不如寿眉耐泡吗?自然也不对。

所谓“耐泡”,指的是一泡茶能经过多少次的冲泡,依然能保持相对平稳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冲泡次数,必定是越多越好。

次数越多,一般会认为是茶叶的内质丰厚,平摊到好几冲里,仍旧茶味不减。

然而,若要认真讨论一泡白茶是否耐泡,或者比较两款茶谁更耐泡,先是要统一变量。

什么变量?自然是冲泡过程中的变量。

譬如,茶具要相同,投茶量要相同,水温要相同,出汤时间要相同。

只有当这些变量都一模一样的时候,结果才是科学的,是具有代表性的。

就像审评赛和斗茶赛里,都是通过控制变量,最终评判出哪款茶最好,能得奖,而哪款茶不够好,被淘汰掉。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普通茶客,只是凭感觉。

感觉秋白茶更耐泡,感觉春白茶不耐泡,感觉白毫银针味道掉的很快,感觉秋寿眉香气浓郁……

如此说来,未免也太主观了。

《3》

那么,难道大家的“感觉”都出错了?

村姑陈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揭晓答案。

之所以有很多茶友都产生类似的想法,不是巧合,而是与不同季节、不同品类白茶的身体结构有关系。

从春天和秋天的气候特点来看,春茶季里,万物复苏茶树生长发育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天一个样。

体内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养分,厚积薄发,强而有力。

再加上天气多变,可能昨天看到它在树上,还是个很小的芽头,发育不良的样子。

第二天,就长成了标准的白牡丹。

如果没有及时采下来,一夜以后,又会长成寿眉。

速度之快,变相地催促着采茶工们争分夺秒地,把鲜叶按照标准的等级尽快采下来。

否则,当白毫银针成了白牡丹,再成了寿眉,影响到的就是将来的收入了。

因此,春白茶的芽头,是肥壮饱满的,叶片是嫩而薄的。

尤其对于白毫银针来说,基本上没有叶片,只靠芽头来支撑绝大部分的养分。

当我们泡茶的时候,沸水一冲入,白茶中的营养物质,就会在高温下源源不断地释放。

这种释放,是轻易的,不受控制的。

但凡出汤慢一些,稍微闷泡了,就会把茶汤泡得又苦又涩。

并且,当苦涩物质析出差不多以后,茶味又会突然变淡,以一种断崖式的速度结束自己的黄金时期。

在各位茶友看来,便成为了春白茶不耐泡的表现之一。

《4》

相比春茶季的迫在眉睫,秋茶季的采茶节奏明显放缓了。

秋茶季的品类,不如春茶季那么丰富,寿眉是主力军。

虽然这两年来,村姑陈专门向S师傅订制了秋牡丹,但量很少,十分稀有。

在秋高气爽的气候下,茶树的生长速度,已经不像春茶季那般紧迫,悠哉悠哉也没有关系。

所以,如果秋天上山采茶,会觉得更加惬意舒服。

微凉的山风,比城市里更清爽,头顶也不是烈日,被云层遮挡的漫射光不算灼热,时不时还会飘来阵阵野花香。

似乎采茶不是主要任务,秋游赏玩才是。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在这样慢节奏下,秋白茶的叶片,普遍比春白茶更厚。

从加工后的成品茶也能看出,秋白茶的叶片不仅厚,还有一层油亮油亮的蜡质层。

到了冲泡环节里,蜡质层就充当着天然屏障的作用,能减缓物质释放的速度,让汤感不至于太苦涩。

正因如此,那些泡茶新手,或者平时有闷泡习惯的茶友,也能把秋白茶泡得很好喝。

茶叶中的营养物质,有条不紊地释放。

再加上,秋寿眉中的可溶性糖和果胶物质比较丰富,滋味甜美甘醇。

而白毫银针中,茶氨酸的含量更高,汤水鲜爽清润,不过能喝懂的人也只是少数。

于是乎,便形成了秋白茶比春白茶更耐泡,白毫银针不如秋寿眉耐泡的错觉。

《5》

最后,该说结论了。

白茶里,到底谁更耐泡?

村姑陈的经验认为,春白茶与秋白茶,一样耐泡。

针对这一点,大家可以自行试验。

同时对冲,控制好变量,亲自喝一喝,谁浓谁淡。

其实最终会发现,香气和滋味的浓郁度,是一样的。

换言之,茶叶析出到汤水里的内含物质的量,是一样的。

当然,香型不同,口感不同,源自白茶的采摘季节和品类。

只要是品质好的茶,也就是原料优秀,工艺精湛,储存得当的白茶,就都很耐泡。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104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