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

白茶的演变生晒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

晒干收藏,就是采摘茶树新鲜的枝叶,通过阳光脱水制成干茶,实际上这也是最原始的白茶。

从最原始的白茶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体系,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白茶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呢?

01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作为白茶的起源之地,自然要从福鼎说起。

在福鼎关于白茶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按照福鼎当地人的说法,白茶起源于尧帝时代,太姥山居住有一农家女子,平时种植蓝草(一种植物,可以提取蓝色染料)为生计,此人乐善好施,人称蓝姑。

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无有良方可医。某日蓝姑梦到一个仙翁告诉她:山上有一种山茶树,采摘茶叶煮水喝可以治疗麻疹。蓝姑不敢耽搁,翌日醒来便在太姥山鸿雪洞找到了一种绿叶有白毫的山茶,采摘煮水给患儿喝,果真有效果。

太姥娘娘

蓝姑为救患儿性命,拼命采茶、晒茶,然后送至山村,救了无数患儿的性命。尧帝感其圣德,封其“太母”,乡民们则尊称她“太姥娘娘”。

02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呢?

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就有绿雪芽茶(“绿雪芽茶”是为白茶取得雅称,指的是绿叶上有白毫的白茶)的记载,民国卓剑舟《太姥山全志》考证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

太姥山

现如今,在太姥山鸿雪洞旁,确实发现有野生古茶树生长在石缝之中,茶树6米多高,当地人都说这茶树是福鼎大白茶的母树,这一点与民间传闻中的故事相符。

由此看来,蓝姑采山茶治疗麻疹的故事有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事实。

03

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白茶一词,最早出现在《茶经》。

其中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提到了白茶:“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今太姥山一带)”。此时所说的白茶,其实和我们现代所说的白茶不是一回事。

文中所谓的白茶,是指采摘于白叶茶树制作而成的茶。

白化茶树-安吉白茶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于白茶遂为第一。”

大观年间说的“白茶”都是指一种自然形成的白叶茶,但是加工手法仍然属于蒸青绿茶。例如现代的“安吉白茶”便是使用白叶茶制作的,它虽然名字中有“白茶”二字,但是它是正儿巴经的绿茶。

04

记载有类似现代白茶的制法的,是明代田艺蘅著《煮泉小品》称:“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

福鼎白茶真正起源,茶学家张堂恒在《中国制茶工艺》一书中提到:“乾隆六十年(年),福鼎茶农采摘普通茶树品种的芽毫制造银针。”白毫银针诞生,是选用福鼎本地菜茶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制成。

白毫银针

直到咸丰六年(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出现,才为白茶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不但芽茶壮实,而且毫多香高,生晒制干,色白如银,香味俱佳。

后来经过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不同的花色。

05

如今白茶主要产地为福鼎和政和两地。

不同产区的白茶,由于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不同、品种不同、加工方式的不同,成品滋味差别也非常大。

福鼎主要以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为主,以日光萎凋,因此生产的白茶外形优美,滋味鲜爽、甘甜可爱;政和主要以政和大白、福安大白为主,白茶外形更细长不如福鼎白茶显毫、鲜亮,但是花香更明显,茶味更足。

两个产地的白茶各有千秋,如今,福鼎白茶的名气虽大于政和,但若说品质,则不相上下。

好茶,都值得一品。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105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