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不只是吃完饭会犯困,而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吧。不过话说回来,吃饱就睡,睡了就吃,虽然看上去,好像很懒、很像二师兄,但其实不少朋友都经常出现吃完饭就犯困的现象,而且这些人平时也都并不懒、也不胖。
有人说这是因为刚吃完饭,胃肠需要消化食物,所以身体里的血都跑到胃肠等消化器官里去了,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人才会犯困、没精神,真的是这样吗?
然而,上述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证实。相反,研究发现,我们身体在用餐后,颈动脉的供血量并没有发生变化。颈动脉是什么?我们的大脑需要心脏的供血来为脑细胞提供营养,而连接这两个最重要器官的通道,就是颈动脉,就像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一样,将你的手指按在自己的脖子侧面,你也能感受到颈动脉的律动,这就是心脏的血液发出之后,从主动脉发出分支,沿着颈部的左右两根颈动脉逆行而上没进入大脑的结果。
今天的重点当然不在颈动脉,吃完饭就犯困,虽然可能与大脑有关,但的的确确与大脑的血供无关。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脑血管有自己的调节机制,比如当血压降低时,脑血管会自行舒张以增加供血量,从而保持血液供应稳定;而当血压升高时,脑血管会自行收缩以减少供血量,依然保持血液供应稳定,可见,我们的大脑可“智能”多了。
那为什么吃完饭会犯困?
其实,这种现象可以叫做“餐后嗜睡”或“食困”,之所以没有在后面加上个“症”,是因为它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信你可以回忆一下以前在上学时,是不是每次下午第一节课都昏昏入睡,因此各科老师也都最怕自己的课被安排在下午第一节,一般最好要么是体育课,要么是美术音乐课。
目前唯一获得大量实验证明的理论解释是,这种现象属于肠道神经和激素的自调节反应,可能直接作用到了大脑内控制睡眠的神经区域,换句话说,就是吃完饭后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然后这些激素刚好会直接作用于脑部,从而让人出现疲乏昏昏欲睡的状态。
这些激素中,就有一种我们都很熟悉的、与睡眠有关的褪黑素,一般现在失眠的人,不方便吃安眠药,就会在平时吃一些褪黑素补充剂,用来调理自己的睡眠情况。褪黑素本是我们人体分泌出的一种可以调节生物钟的激素,而各种新鲜事物中同样也含有一定量的褪黑素,长期存放或加工处理后会流失,当被我们人体吸收后,大脑就会收到“夜晚来了,要睡觉了”的信号,从而使我们出现餐后嗜睡或食困。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CCK的激素,全称为胆囊收缩素,也和人体消化系统有关。研究显示,我们在饭后两小时内,体内CCK的含量会显著升高,之后逐渐回落,而在这段时间内,人的睡意与CCK的含量呈正相关规律,而且不仅仅是变化规律上一致,如果向人体或动物体内注射CCK,也会产生镇静与满足的效果。
除了以上两种与睡眠直接相关的激素外,还有一种激素会通过影响血糖水平来间接导致机体犯困,它就是食欲素。多项人体与动物实验证明,食欲素在血糖稳态调控和能量代谢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糖尿病人应该能理解,因为他们餐后血糖的波动,会明显让人犯困。不只是糖尿病人,我们普通人吃了较多高碳水、高升糖反应的食物后,也都会更容易犯困,都是同样的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1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