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SCC2016李南方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min内,收缩压较平卧10min时的血压值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体位性低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时,常常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并影响预后。对此,在第十八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新疆医院李南方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此类患者的治疗要点。

一、体位性低血压的概述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1%~32.1%,约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且其患病率随年龄递增。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直立位时头晕目眩、站立不稳,黑曚、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还会发生晕厥、大小便失禁。

1.病因

(1)非神经源性疾病所致

①心源性疾病:如主动脉狭窄、心肌梗死、快速型/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②非心源性疾病:如容量不足、静脉淤血、大运动量活动、发热、餐后、长时间立位或卧位、酒精摄入等。

(2)药物所致

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利尿剂、钙拮抗剂、抗焦虑剂、交感神经阻滞剂、血管扩张药、长春新碱、麻醉药、胰岛素等。

2.病理生理特点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反应性和调节能力降低。

(2)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和退行性改变,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功能障碍。

(3)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降低,易产生血容量减低。

(4)肝肾功能降低,易导致药物蓄积。

(5)血浆蛋白含量减低,药物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减低。

3.后果

(1)血压下降,各脏器血流灌注减少。

(2)中枢神经系统对供血不足尤为敏感,导致乏力、眩晕甚至晕厥、认知障碍。

(3)冠脉灌注不足,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

(4)跌倒,致使骨折、外伤、脑外伤的发生率增加。

二、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老年高血压与体位性低血压共存造成治疗上的矛盾,治疗方案不应单纯追求降低血压,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以保证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1.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过度降压会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可根据卧立位血压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降压目标,立位时收缩压≥mmHg,舒张压≥65mmHg。

(1)维持血压稳定性

①降压药物减量。

②可优先选择ACEI/ARB,小剂量CCB和利尿剂不同组合或单用。

③慎用α受体阻滞剂、肼苯哒嗪、利血平和β受体阻滞剂、吲达帕胺和利尿剂。

④患者常为夜间血压高负荷,因此可考虑睡前用降压药(ACEI/ARB夜间用药可使夜间高血压的发生率从63%降至17%)。

(2)控制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治疗可考虑胆碱酯酶抑制剂、植物神经调节剂、生长抑素、拟交感神经药、糖皮质激素等,但现有的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副作用较大、症状改善较少。

2.非药物治疗

(1)减量或停用可能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2)进行阶段性体位变化,站立时腿部交叉。

(3)避免快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用力过度或憋气、饱餐和大量饮酒。

(4)睡眠时床头抬高10~20°。

(5)清晨摄入足量水,摄取10g/日左右的盐。

(6)出现症状时尽快蹲、坐或躺下,并穿弹力长袜、腹带。

(7)适度进行需氧耐力运动、行为训练、生物反馈增强疗法,倾斜训练等。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记者崔凤娟┆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儿童白癜风怎样治疗
广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bb/15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