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术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每日一学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人体由卧位或坐位转变为站立位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下降至少20或舒张压下降至少10mmHg;快速站立后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不适。

手术患者因手术创伤、失血、营养摄入不足、术后卧床时间长,一般为3-7d,平均5d等原因[1-2],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更高,为97.3%[3]。体位性低血压在各年龄段均可见,由于患者脑灌注不足,所以常见头晕、目眩症状;部分患者会发生晕厥、跌倒,造成意外伤害。因此术后体位性低血压重点在于预防。

发病机制

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涉及多种机制:

1、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包括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

2、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和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临床上主要见于老体弱、长期卧床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周围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脊髓病变或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皆与此有关;

4、肾素AngII及醛固酮水平下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有效血容量能力下降;

5、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心脏顺应性降低,舒张期充盈受损,使得每搏输出量尤其是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时明显降低,进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每日正能量: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的迈一步!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转载文章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您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24小时之内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版权。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b/40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