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证据
2.1经典的「时间-症状」TIA的概念源于20世界50~60年代。年,著名神经病学教授MillerFisher提出了TIA概念的雏形,首次提出了TIA的临床特征:症状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但大多数发作5至10分钟。
2.年第四届普林斯顿会议以及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发布的《脑血管病分类大纲》确定了传统的基于「时间-症状」的TIA定义:「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除外非血管源性原因」。
2.年,美国TIA工作小组提出了新的定义:「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典型临床症状持续不超过1小时,且在影像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2.年,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再次更新了TIA的定义:「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IA定义的演变过程,体现出人们对TIA这一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在影像学检查尚不发达的20世界70年代以前,人们更多的是依靠症状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来定义TIA,但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逐渐普及,对传统「时间-症状」TIA的定义提出了挑战。
研究显示,在由「传统时间-症状」定义诊断下的TIA患者中,30%~50%在DWI出现了新发脑梗死,鉴于此,年AHA对TIA定义进行了更新,新TIA定义认为有无梗死病灶是鉴别诊断TIA和脑梗死的唯一依据,而不考虑症状持续时间,新的定义淡化了「时间一症状」的概念,强调了「组织学损害」。此外,新定义还将脊髓缺血导致的急性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也归入TIA的范畴。传统定义与新定义的比较见表1。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赞赏
长按白癜风怎么预防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bx/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