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警惕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白癫疯上海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体位性低血压是在体位急剧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血压迅速降低,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患者突发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晕厥,有跌倒及骨折的危险,还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达15%左右。年龄越大,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越高,75岁的老年人患病率可达30%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老年人更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危对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老年人多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动脉血管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而且许多老年人收缩压的升高要比舒张压更为突出,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的长期升高使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当老年人体位突然改变时,由于血管调节反应速度慢及血管张力不足,可致血压下降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平日活动较少,血液循环功能较差,加之服用降压药及利尿剂的机会较多,血容量减少,也会造成老年人站立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应对体位性低血压提高警惕,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老年人,更要加强对原发病的监测与治疗,谨慎使用可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各类药物,如某些降压药、利尿剂、硝酸甘油制剂、镇静剂等。同时要注意多喝水,防止因血容量不足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只要身体状况许可,就要多活动,以增强机体的运动耐力。体位改变时应缓慢些,避免骤然站立,以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一旦感到头昏或眩晕应及时平卧,保证脑部血液供应,以免发生晕厥与跌倒,防止意外发生。

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

脑病科

医院脑病科是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是以收治脑血管病为主的专科,科室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施治,以“疗效高,服务优”而成为我市脑病诊疗专科中的佼佼者。脑病科现开放病床张。拥有医护人员43人,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

脑病科在脑血管病的诊治、康复、预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专长和优势,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系列特色中成药物,以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眩晕、头痛等)和神经心理疾病(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失眠等)两大类常见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为科室的发展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具有从急救至康复一体化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中风、眩晕、痴呆、抑郁症为科室优势病种。开展了溶栓治疗脑梗塞,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脑血管介入术,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直肠滴入、针灸等特色治疗及早期康复介入,帮助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康复。对脑血管疾病、头痛、眩晕、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脑炎、癫痫、抽动症、三叉神经痛、面瘫、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肌肉病、脱髓鞘病等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溶栓治疗急性脑血栓,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具有疗效显著、费用低、创伤小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及残疾程度。

科室先后被授予“医院优质护理先进病区”“河南省中医护理特色病区”“平顶山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唐云华:主任中医师,脑病科主任,大学本科,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师承于国医大师张磊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指导老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三十多年。擅长于应用经方和纯中药治疗难治性头晕,顽固性失眠,头痛,高血压,脑中风,痛风,胃病,及多种内科、妇科杂病。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年荣获河南省“健康中原好卫士”荣誉称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x/37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