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全球高血压指南发布医院心内科团队解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本文作者

ISH与其他指南要点比对(表1)

通过与近期发布的几部高血压指南(包括ESC/ESH、CHL、ACC/AHA)进行对比,进一步显示出不同指南的制定方针和目标。ISH指南除了在对不同收入国家按照两种标准进行血压管理要求外,充分体现了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的特点。

ISH曾于年和年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颁布了高血压指南[8,9],并于年与美国高血压学会联合颁布《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10],对世界各国高血压指南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年5月6日,ISH首次独立颁布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力求通过指南增加对高血压防治的影响,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巨大的全球疾病负担。

4)在药物选择方面,“基本标准”中明确提出可以使用任何可及的具有良好特性的降压药物,即“别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理想标准”中明确提出联合用药“四部曲”(具体见2.4.2)。

(3)首次明确提出空气污染对于血压的影响,尽管没有提出减少空气污染暴露的建议,但结合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经验,佩戴口罩无疑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

(4)不是特点的特点:该指南发布于新冠肺炎全球爆发期间,此前,针对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阻断剂的高血压患者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和疾病预后的差异,曾是业界讨论的热点。相信很多人曾经期待,这一在全球抗疫形式下发布的指南会针对上述问题发表声明。但实际上,该指南对新冠肺炎只字未提,这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于这一问题,目前确实没有足够的证据进行任何建议。

本文将针对该指南在高血压诊断、评估、治疗方面的要点进行概述。

1 高血压的定义、诊断与评估

1.1高血压的定义

与大多数指南一致,高血压定义为非同日多次重复测量后,诊室收缩压≥mmHg和/或诊室舒张压≥90mmHg(表2)。该定义适用于所有成年人(>18岁)。与ISH指南相比,该指南正常血压界限变为/85mmHg,与多部指南推荐的/80mmHg相比,进一步放宽了正常限值。该指南继续采用高血压2级分类方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使治疗方法与血压水平相匹配,优化治疗策略。

1.2血压测量与高血压诊断

1.2.1诊室血压的测量

基本标准

尽量不要1次就诊做出诊断(除非血压≥/mmHg且有患心血管疾病的证据);

确诊高血压需要2~3次诊室血压测量,通常间隔1~4周;

每次就诊时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1min,取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

如果条件允许,应通过诊室外血压监测来确诊。

理想标准

初步评估:测量双臂血压,如果多次测量后双臂血压差值>10mmHg,采用较高值;如果双臂血压差值>20mmHg,考虑进一步评估;

立位血压: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时需评估;老年或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诊时需评估;

无人看管的诊室血压:可以提供更标准的评估,通常较一般诊室血压测量值低,但对应的诊断阈值未确定,大多数情况下仍需要评估诊室外血压再次确认。

诊断:2~3次诊室血压测量均≥/90mmHg,提示高血压。

1.2.2诊室外血压的测量

基本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年龄(>65岁)、性别(男性>女性)、心率(>80次/分)、体重增加、糖尿病、高LDL-C/甘油三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早发性更年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

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左心室肥厚(有ECG证据)、中重度CKD[eGFR<60ml/(min·1.73m2)]以及其他检查方法发现的器官损害;

合并临床疾病:既往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心房颤动、CKD3期及以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李建平教授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x/39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