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品读岩村和朗的植物志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系列这套书,算起来绝对可以排的上儿子四岁之前书架回读率最高的前三名。

主要是因为我喜欢啊,我喜欢才愿意一遍一遍讲给他听,不然从一岁半开始到现在反反复复讲了三四百遍了,早被讲伤了。在我喜欢的绘本作家中,岩村和朗算得上不怎么讲究巧思的画家吧,但我喜欢他的原因,主要是他在《十四只老鼠》里不断为我勾画的栩栩如生的乡村生活回忆啊。

岩村和朗幼年时期曾经有过举家搬往乡下的经历,因此他笔下的乡村生活在十四只老鼠的大家庭中娓娓道来。十四只老鼠的生活围绕着做饭吃饭、郊游、洗衣、秋收、睡觉、洗澡在春夏秋冬的四季里轮回。每次看来都倍感亲切,每次都能勾起童年的回忆。在读了无数遍《十四只老鼠去春游》后,突然觉得可以给岩村和朗的这本书做个植物志了。《十四只老鼠去春游》内容简单,讲老鼠一家出去春游,但画面愈看愈丰富。因为那些路边经过的花啊,草啊,都是生活中那么熟悉的东西。在书的前后内页里,岩村和朗手绘了书中出现的几种植物,贴图如下:

在书中,这些植物就隐藏在画面中,还有一些植物则没有提示,只能靠自己来找寻。这一页,没有提示植物,从花型看,长尾山雀站着的那棵树应该是白玉兰树。(但白玉兰一般初春开放,和后面的植物的花期有点对不上,存疑)开始以为画面正中间的那棵植物是香椿的嫩芽,后来仔细看了,发现植物中有花梗,从形状上看绝对不是香椿,然后网上查了资料,应该确定就是紫萁。但我没见过。

这一页,要么是翻译者彭懿老师翻译错了,要么是岩村和朗写错了一种植物的名字。书中说,“看哪,老九发现了紫罗兰”。穿着小围裙的就是老九,她手指的那棵植物,虽然是紫色的,但它真的不是紫罗兰!它的名字叫“地黄”!就是那个著名的“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我小的时候曾经有过在乡下上过半年学的经历,上学路途虽短,但记忆中这一路却漫长而充满探险意味:屋后是一棵高大的桑葚树,然后穿过春天的柿子树林(其实只有五六棵),总期待能有熟透的桑葚或者小柿子落下来,能被我捡到该是多幸运。再走一条拐弯的乡间小路,接着就是一条小河。没有水或者不多水的时候,总喜欢从河里走,浅浅的一滩小水洼里能看见小蝌蚪在里面挣扎,还有小河里一丛丛的节节草啊,茅根啊不小心就缠住你的脚,再或者不留神脚下的淤泥把鞋子陷进去,连滚带爬的爬上河岸,都如同得胜的将军一般。

在路上也能遇到几个浅浅的坟茔,而地黄这种植物总是能在坟前看到。小时候,对地黄的记忆如此深刻,大约连带着对坟茔的恐惧,所以记得这草当地叫“九斤黄”。网上找来一张“地黄”的照片,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一页写成“紫罗兰”的确错了!(地黄)(紫萝兰)

我没见过紫罗兰,但查了下资料,紫罗兰属于十字花科。虽然没见过紫罗兰,但十字花科的花型首先想到的就是油菜花,如果这样百度这种图片可信度较高,符合十字花科的花型。书中的“紫罗兰”是“地黄”,又添一条证据。

这一页的植物较多,对比书中内页有亮梗忍冬、棠棣、笔龙胆、野百合。(红色花朵为:亮梗忍冬)忍冬其实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银花。可是我印象中的金银花,难道不是长成下图这个样子?怎么是红色的?然后又去查了下资料,结果没发现有“亮梗忍冬”说法,只有亮叶忍冬。谁能给科普下?这红色的叫做“亮梗忍冬”的金银花是日本才有的?(金银花)(黄色花朵为:棠棣)。就是《诗经。小雅。棠棣之华》中的棠棣

《棠棣之华》是一首歌颂兄弟和睦的诗歌,以棠棣花起兴,棠棣盛开在春时最霭,开花时花满枝条,很是繁茂,的确与兄弟齐心有相似之处。记得读大学时,校园和铁塔公园一墙之隔,过了铁塔公园就是森林公园,有次路过有大片的棠棣花,绿叶黄花,可惜那时候不知道那是棠棣。

(黄色花朵为:三叶委陵菜)我看着很眼熟,但不知道是否见过。(蓝色花朵为:笔龙胆)我没见过。(白色小花为:儿百合)比常见的百合,花小一些。下一页,认出来的有野百合、贴梗海棠、悬钩子、玉竹。左边老鼠们攀爬的树枝是什么植物?没认出来。(红花为:贴梗海棠)红色的就是贴梗海棠,这几日北方正在开花。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杜鹃花。因为这个海棠我觉得不够貌美,跟我认识的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差太远。后来还是宋老师给纠正的。

(白色花是:悬钩子)。其实就是树莓,再换一个更通俗的名字:覆盆子。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似乎课文还能背下来:单是周围短短泥墙根一带就有无穷的乐趣……我记得先生写了何首乌,再就是这个覆盆子了。他说覆盆子是“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我童年时对这个覆盆子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在我有限的味觉中,桑葚已经很美味了,那这覆盆子到底什么样呢?

后来就是会会给我讲他家乡的时候提到覆盆子,说很好吃,酸酸甜甜的。《十四只老鼠吃早餐》中专门描述了老鼠们早晨去摘覆盆子的经过,让我很是向往。我给儿子讲述的时候,总是拿他爸爸给我讲过的场景复述。去年暑假和会会在山东老家,正刚上七月十五上山扫墓。因为,覆盆子初夏结果,早已不是结果的季节了,但扫完墓终于在山中找到了一颗还没有掉落的覆盆子,我一路小心翼翼捧着这颗覆盆子爬山涉水,最后还是在半途中忍不住吃掉了。回家我给儿子说,我在山里找到了一颗覆盆子,就是十四只老鼠吃的树莓,我给你捧了半路,最后还是吃掉了。福迭眼泪汪汪的问我:那你为什么还要给我说?

为啥?因为你有一个熊妈妈呗。下一页,植物有宝盖草、酢酱草、蛇莓(开红色花为:宝盖草)我觉得很眼熟,但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一度我觉得它和益母草很像,但后来发现这两种草是两样东西。(最下面的绿色叶子是:酢酱草)就是大家常说的三叶草啊,其实是谬传哦,三叶草是另外一种草。不过老二肩上扛着的真的是一片超级幸运的四叶草呢。

(黄色花朵,红色果实的是:蛇莓)蛇莓和树莓的花很像,从名字上看应该也是亲戚,可是蛇莓没有刺,蛇莓果实好看但不能吃。校园里到处都是。配上一张几年前在家拍的蛇莓果实。(蛇莓)下一页:植物有(阿拉伯婆婆纳、蒲公英、荠菜、天蓬草、禺毛莨)图片中癞蛤蟆旁边的白色小花是(天蓬草)。

(紫色的小花是:阿拉伯婆婆纳)这种紫色小花,校园里遍地都是,雨水丰茂的春天,翠叶欲滴,星星数点的紫色,煞是好看。第一次认识这花是宋老师教给一岁多的儿子的。那时候,别的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儿在宋阿姨的教导下已经可以指着遍地的紫花说:“婆-婆-纳”,很有逼格有木有?另外,老鼠爸爸身后的那颗小花从花型上看,应该是堇菜,也是家乡春天田野里很常见的一种植物。(癞蛤蟆身后大片已经长籽的荠菜,这个春天里必吃,太熟悉)(癞蛤蟆身前毛绒状的小花是毛莨,这个我没见过)下一页:紫云英(红色花小花为:紫云英。)这个南方人应该更有感觉,因为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提到的一个重量级的野菜就是紫云英。这个大约就如同北方人吃荠菜一般。网上图片走一个。(紫云英)下一页:笔头菜、连钱草(笔头菜,应该就是岸边那些很像笔杆子的植物,但我没见过)左下角红梗植物很眼熟,书内页提示是(连钱草)。

后下角的绒绒的草,很像小时候在河沿见过的(茅根),不知道对否。

后经宋老师提示,说笔头菜多长在河沿,如果这样,那茅根也长在河沿,应该对的上。

下一页:卷耳、荠菜(左下角白花植物是卷耳)。《诗经。周南。卷耳》这首诗歌里提到的植物。

这首诗,大学时曾经背到心塞。那么多的生僻字。在注释里依稀记得是歌颂后妃之德。话说似乎还记得在那个注释上看过,说卷耳就是“苍耳”。那时候的我信了。因为苍耳我认识,小时候的山野之中最是常见,要是不小心被苍耳子粘到了头发,那真是理还乱,不减不断。那时候还在想,诗歌中的女子为啥摘这么个扎手的玩意啊,一边扎手一边怀人?看了岩村和朗的这本书,学术党表示卷耳绝对不是苍耳。因为卷耳(青蛙旁边白色小花)长这样:纤细柔软。我记忆中的苍耳长这样:就是一铁骨铮铮的汉子。苍耳最后一页:是人皆识的蒲公英《十四只老鼠去春游》的植物就这些,其他本书还有许多植物,待有机会再细细考查。对于植物的兴趣,大约不仅仅来自于童年的乡野记忆,也因为身边总有三五好友对植物感兴趣。

我记得大学室友宋敏,曾经在下着大雪的晚上,把我从晚自习的教室拉出来,邀请我去踏雪寻梅。踩着厚厚的积雪走在校园里,循着冬日的腊梅香味而来,那记忆深刻难忘。也记得她带着我转悠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看过海棠,看过木香。春末夏至,寝室后面花园的一株木香将整个寝室都染上甜欲沁人的香味。她手执书卷,斜倚窗前,给我念苏轼的“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那荼蘼就是木香,“荼蘼”之名把木香的繁盛与不争摹得淋漓尽致。也记得工作后与宋老师走遍中大的校园,对比着一篇名为中大植物的文章,一一寻来。

《红楼梦》里最让我觉得有趣的一个场景是香菱斗草。宝玉生日那天,香菱和宝玉的几个丫头斗草。观音柳,罗汉松,姐妹花,夫妻穗。香菱就是因为一个夫妻穗被众丫头取笑,而宝玉就是看的有趣也加入其中。想来这应该是《红楼梦》中最乡野的玩法。小姐少爷们赏花品月尝蟹来斗诗,丫头们拿花花草草来斗草。最是平常小儿玩的游戏,最是让人难忘。这或许是我喜欢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的原因?因为他把记忆留在在最平常不过的乡间。

飞奔的匣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bx/42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