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脏器老化生理功能减退,即使是健康老人也会出现一些年轻时没有的症状,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疾病。今天带来的病例就患有老年人特有疾病---饭后低血压(PPH)。
饭后低血压指进餐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也有研究认为下降30mmHg才能定为餐后低血压);或餐前收缩压>mmHg,而餐后收缩压90mmHg。若进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超过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而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也属于餐后低血压范畴。
因为饭后低血压可能导致老人因头晕晕厥跌倒,而老人多有骨质疏松,故跌倒后易骨折,因此一次跌倒老人就可能再也站不起来,甚至生命之花因此而凋零!所以希望大家重视老年人头晕晕厥这一症状,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加强护理!
病例介绍:
女患,69岁,晚饭后站在地上逗孙子,突然感觉头昏眼前发黑,然后意识不清摔倒在地,家里人赶紧打医院,去医院途中患者就清醒了,由于是晕厥入住了心内科,一番检查之后排除了心源性晕厥,医生就让她出院了。可是回家后不足1周,患者再次在晚饭后出现了上述症状,由于有上次的经历,她没有立即就医,2医院的神经内科住院,希望查一查是不是脑部疾病导致的晕厥。经过检查神经内科医生排除了脑部疾病引起晕厥的可能性,但又忽略了饭后低血压这一疾病。虽然正常出院,但病人和家属都不放心,医院,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再对比她两次入院时的血压(第一次晚饭后出现症状半小时后就医时(18:30),血压/71mmhg,第2次发病两天后约上午11时测血压/80hhmg),并进一步监测其晚餐前后的血压变化,我们给她做出“饭后低血压”的诊断,指导她一些进餐前后的注意事项就让她回家了,随诊3个月未再发作。
下面是老人两次住院首次病程记录的照片,就是这两次记录中的血压值提醒了我!
第一次发病晚饭后半小时的血压:/71mmhg.
第二次是发病两天后接近中午的血压/80hhmg,询问病史患者述这两次都有意识障碍。
解析:
饭后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现象,多见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截瘫、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系统器官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也可见于健康老人。据国外报道,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患病率36%~70%。我国有学者报道,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患病率为74.7%,比体位性低血压更常见。餐后低血压的危害性不亚于高血压,它不仅引起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下降,还可导致心脑缺血症状以及老年人跌倒,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发病机制:
1.饭后内脏血流量增加机体进食时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胰等组织产生一些具有扩血管作用的体液因子(如胰岛素、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等)导致门静脉、肠系膜血管明显扩张,内脏血流量增加,而其他部位血流量相对减少,当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未相应增加时,就产生PPH。但也有研究表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参与了PPH的形成。
2.压力反射迟钝血压波动大时,机体首先启动压力反射进行调节,而持久的调节则以肾脏为主,涉及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加压素、心钠素等多系统,老年人心率反应迟钝,虚弱心率加快的反应消失,提示老年PPH患者压力介导的心率反应不全。
治疗:
无症状PPH患者应采取基础治疗,有症状者则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
1基础治疗
1.1饮食疗法
①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少食多餐,因为高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葡萄糖容易诱发PPH。
②在基础疾病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钠盐和水分的摄入,以保证充足的血容量。
③避免进食时饮酒和血液透析时进食。
1.2体位与运动餐后适当散步可通过增加心率和心排血量来维持正常血压,达到治疗PPH的目的,但要避免过量运动。如PPH与体位性低血压并存,提倡餐后平卧一段时间。
1.3基础疾病治疗虽然降压药有可能诱发PPH,但有效控制高血压反而能改善PPH,如尼卡地平能减轻餐后血压下降幅度。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餐后血压下降水平明显,应选非利尿剂降压药进行治疗。若有明确证据是降压药所诱发PPH者,则应在两餐之间服用降压药。如偶尔忘记服药,可在少量进食后补服。
2药物治疗
2.1减少内脏血流量
①咖啡因:餐前服用mg(相当于2杯),可使血压升高,减轻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因增加胃酸分泌,消化性溃疡者不宜久用。
②奥曲肽:系生长抑素类似物,能抑制胃肠肽分泌,用药不方便,仅用于重症。
③垂体后叶素:该药收缩内脏血管,减少内脏血流。不良反应多,冠心病慎用。
2.2抑制葡萄糖吸收①阿卡波糖,②古尔胶
2.3提高外周血管张力①吲哚美辛②米多君。
点击哪里治白癜风最专业白颠疯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bx/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