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浅谈高血压二


上一部分简单讲述了高血压的预防策略,其实是一些众所周知的知识,只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罢了,但还是希望大家以预防为主。别忘了在家里买一个血压计哦~

补充一个知识点,高血压的分级,共分为3级:

高血压1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2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

高血压3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

继续第二点,有防必有治,亡羊补牢,若还是不幸患上此病,其实完全完全不可怕,及时就医,医院治疗,对远期健康或寿命没有任何影响,而且这个“小毛病”甚至在后期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减肥后可以逆转。

稍微介绍一下高血压的就诊“指南”,一旦发现自己血压偏高,而且在良好的休息,饮食调整下仍无法恢复正常血压,那么可以高度怀疑自己患上了高血压了。若血压只是稍偏高,只是高血压1级的水平,不要慌乱焦虑,在家中自行测量三次血压,第一次早上醒来还没起床的血压,第二次下午2到3点的血压,第三次睡前血压,当然可以记录更多时间点的血压,都用小本本记录下来,记录三到五天,然后拿着小本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若发现自己血压非常高,达到了2级甚至3级且一直维持,那就不用想了,医院就诊听医生安排即可。

到医院后医生首先肯定是需要明确诊断这个病,有哪些方法呢?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常规抽血检查等;若考虑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会建议住院,因为检查会比较多,检查周期偏长,其中有糖皮质盐皮质儿茶酚胺类激素或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肾动脉彩超、肾脏肾上腺B超或CT、头颅MRI、主动脉CTA等等。

一旦明确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后,还得进行风险评估,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具体分组方法在此不具体介绍了,对于不同的分组治疗策略会有所不同。

高血压1级低危组可能只会被要求长期监测血压,长期饮食调整及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是几乎可以逆转的。

其他分级分组可能就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当然在后期长期的调整中,药物可以减量甚至停药,但是减药停药必须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才可进行!

介绍一下高血压药物分类ABCD:(只需要了解即可)

第一类,A,ACEI或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代表药物为“__普利”,ARB代表药物为“__沙坦”,这两种药物应用非常广,较为温和,最重要的是可以抑制心肌重构起到“护心”的作用且可以减少尿蛋白,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首选此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有较多患者服用ACEI可出现干咳,可换成ARB。

A还有一类药物,为α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效果极强,副反应明显所以日常不推荐使用,最常见最危险的副反应就是体位性低血压,最严重的可以击垮血压直接休克,在ICU中长期卧床的血压无法控制的患者可以试用。

第二类,B,β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为“__洛尔”,作用机理抑制交感神经,大部分较为温和,且有一定“护心”作用,应用较为广泛,有一种病绝对禁用此药,即支气管哮喘。

第三类,C,CCB,钙通道拮抗剂,代表药物“__地平”,钙离子参与血管收缩过程,拮抗钙离子通道可改善血管舒张功能,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较强,服用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水肿。

第四类,D,Diuretics,利尿剂,代表药物“呋塞米、螺内酯”,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减少血容量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高血压合并心衰首选,一般长期使用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长期使用需要定期复查电解质。

降压药先简单介绍到这,以上药物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使血压更为平稳,且可以减少服药次数降低副反应出现的几率。

且长期服用上述降压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并不大,而且服药需要权衡一个问题,就是吃药产生的副作用较大还是不吃药疾病对身体产生的危害较大,我想这个结论不言而喻。而且高血压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治疗花费将非常高,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且将会拉低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所以千万不要相信某某亲戚或者王爷爷王奶奶所说的所谓的吃药副作用太大会产生依赖吃药太贵不能吃药等荒谬言论。

我见过还有一些患者有更为奇葩的说法:“我某某亲戚原来高血压长期吃药,最后还是脑溢血走了”。这种病人我会耐心的跟他解释几个问题:第一,服用高血医院开具的药物,是否长期监测血压定期复诊;第二,脑溢血是多方面的因素,并不是高血压一个疾病可以一蹴而就的;第三,患者脑溢血死亡并不是因为吃了药,而是因为疾病本身未控制,请不要转移矛盾。若还是执迷不悟,我也不再多言。

顺便带过一下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在查明病因后治疗原发病即可,在原发病根治的情况下是可以完全控制的,因为发病率相对较低,再此不过多论述了。

家中若有老年人患者,总是乱服药,可以买一个药盒将每日的药物将其备好,避免漏服误服。

对老人家非常方便的药盒

另外补充一点,家中直系亲属有高血压患者,自己需要更加注意监测血压以及生活方式,且因此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系,同住屋檐下的一家人若一人患病其他人也需要注意。

最后提醒一下,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科学防治,及时就医,基本问题不大,切忌讳疾忌医抗拒服药。

高血压今天暂时先简单聊到这,后期可能会对一些细化的内容,以后慢慢整理出来,尽量以最简单的方式讲述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47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