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
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1)休克诊断要点
(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3.特别护理尽早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4.升压药多巴胺20-80mg加入ml液体中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间羟胺10-20mg。
5.扩容剂用葡萄糖苷,代血浆,羟乙基淀粉/0.5氯化钠注射液(贺斯),输血。
6.病因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或贺斯静脉滴注,必要时手术止血。
7.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ml静脉滴注,根据血气结果调节用量。
8.纠正低血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若血压仍不稳定,选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10-20mg,加入ml液体中静脉滴注,硝普钠50-mg加入-ml液体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mg加入-ml液体中静脉滴注,小于14滴/分。
9.防治并发症防治肾衰竭、ARDS、MODS、MOF等并发症。
休克抢救程序:
1.维护重要脏器供血供氧畅通气道,双鼻管输氧,以流量2-4L/min为宜,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体位:头与双下肢均抬高20°左右,对严重休克的患者应去枕平卧位;开放静脉通道或双条静脉通道,低温者保暖,高热者物理降温。
2.迅速病因治疗创伤性:止痛、包扎、固定,内脏破裂及早探查,失血、低血容量性:扩容、输血、中分子葡萄糖苷、血浆、白蛋白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而详细地记录病情变化。
4.完善各种辅助检查。
5.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脏器灌注。
(1)止血在创伤中主要因大量出血而出现的休克,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成年人出血量超过-0ml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控制出血有六种有效止血方法。
(1)压迫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
(2)指压止血法:只使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现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cm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
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桡动脉。
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3)指屈肢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形固定。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4)橡皮止血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是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注意使用止血带要加垫,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每隔45分钟放松止血带2-3分钟,放松时慢慢用指压法代替。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5)绞紧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带形,打一个活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带子外侧绞紧,将绞紧后的小棒插在活结小圈内固定。
(6)填塞止血法:将消毒的纱布、棉垫、急救包填塞、压迫在创口内,外用绷带、三角巾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
(2)迅速扩充血容量抢救休克的患者首要措施是补充血容量。输液的部位应选择表浅、较粗的静脉。加快输液速度。一般需同时开放两条静脉,一条作扩容,给予少量生理盐液,以备输血或输平衡液,既能扩张细胞外液,又能兼补血容量和电解质,降低肾衰的发生等优点,还可输一定量的低分子葡萄糖苷或代血浆等胶体液,用于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容、疏通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起到抗休克的作用;另一条则为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达到增加有效循环量的目的。
(3)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及异物,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者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
(4)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状态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与表情。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示抢救休克的关键。大部分休克患者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当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变浅不规则,并出现鼻翼扇动,提示病情恶化,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严格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极为重要。体温:休克患者体温一般偏低,如患者突然体温升高表示有其他感染,要及时处理。
(5)加强基础护理室温保持在18-20℃,温度太高会增加组织的代谢率,从而增加氧气的消耗量,维持适当的舒适,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让患者充分休息。
1.避免搬运或刺激而加重休克甚至延误抢救时机。抢救创伤性休克时,要体现果断、迅速的特点。在救治中及时有效、争分夺秒地实行各项治疗,并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是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还需要注意预防其他并发症。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另一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
2.大量输血的同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若中心静脉压在1.47-1.96kPa时,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快速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速度。
3.多数创伤性失血患者同时伴有多处损伤,骨折、腹部脏器破裂等,需及时手术止血及清创等。对需手术的患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必需的术前准备,休克患者应给予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休克。
4.休克患者应用心血管活性药,应从低浓度慢速开始,每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待血压稳定后改为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并按药物浓度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况。在用药同时严格防止液体外溢,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