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千金方》曰:“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庄礼兴教授在临床治病中,除了擅长运用针灸施治外,常常结合中药,尤其善用对药,针药结合,疗效颇佳。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如颈椎病、梅尼埃病、高血压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所致头痛头晕,辨证处方中加用对药川芎、天麻,如脾胃亏虚者选用四君子汤加用该对药,颈椎病选用桂枝汤加该对药,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
本期将继续为您分享庄礼兴教授用药经验之药对篇之川芎+天麻。??
川芎
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辛香走窜,温窜相并,可上行头目以止痛,下达血海以调经,中开郁结以行气,旁通四肢以疗痹,既入血分,又入气分,为血中气药。临床可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及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现代医学认为:川芎所含生物碱如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1]。
天麻
天麻,原名赤箭,别名定风草等。其性平味甘,性平不偏,味甘缓不峻,归肝经。功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是中医临床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惊痫抽搐、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认为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有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痛、降血压之效[2]。
庄师经验
川芎天麻相配伍,是治疗头痛头晕的经典对药,川芎能活血行气开郁止痛,且善于上行头目,能引天麻上行,天麻味甘能缓肝急,长于缓肝熄风止晕。两药合用,相互辅助,相得益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可以增加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在大鼠脑组织的吸收转运,起到“引药上行”之用,而天麻不仅可以对川芎起到协同促进作用、提高川芎作用效率,还可以发挥自身的药理作用[3]。二药配伍,相辅相成,可增强疗效。
庄教授认为,像颈椎病、高血压病等慢性虚弱病证患者,时常有头痛头晕反复发作,除运用中药、针灸等治疗外,常嘱患者在家炖服川芎天麻鱼头汤,疗效颇著。
材料:川芎5g,天麻10g,生姜二片,蜜枣2个,猪瘦肉50g,大鱼头g。
做法:天麻、生姜、蜜枣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大鱼头去筛,洗净,将全部用料(天麻除外)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一小时,加入天麻后再煲15分钟,加入少量盐调味。
适用人群:适合老人家,妇女月经过多,血虚头晕,眼黑肢麻者。常可用于偏正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衰弱、各种不明原因的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高血压病、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等属于气血亏虚、肝阳上亢者。
庄教授认为,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头晕头痛,中医认为这是血虚生风,因此治疗的原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川芎既能活血补血,又能走窜祛风,能与天麻相配祛头风;同时健脑明目的鱼头、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猪瘦肉和天麻配伍,可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生姜能温中散寒,同时可祛鱼头的腥味,蜜枣养血和中。此汤有补肝肾、抑肝阳,熄肝风及行气补气,养血活血之功。
小贴士
1.用炖盅隔水炖比煲汤更有利于药材药性的保留。
2.本汤偏于温补,外感风热,血热者慎用。
3.天麻不宜久煮,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
参考文献:
[1]高学敏,王永炎.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刘勇明,陈莹,等.天麻川芎不同配伍比例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研究概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J]..19(6):-.
[3]刘明平,毛禹康,等.川芎-天麻不同比例配伍药效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31(1):54-57.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专家简介
庄礼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靳三针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庄礼兴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6部,发表论文(第一作者)60多篇。
庄礼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于年获广东省中医药局批准建设,主要开展名中医学术挖掘及整理工作,总结庄礼兴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