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杂种天麻有性繁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天麻有性繁殖栽培高产稳产主要取决于优良天麻萌发菌、蜜环菌、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技术。目前,我国东北寒冷地区天麻种植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还落后于国内几个主要天麻种植产区,如湖北宜昌、云南昭通、陕西汉中等,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宜本地区寒冷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天麻品种和技术。作者从影响天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着手,研究杂种天麻有性繁殖高产栽培技术。

1试验地与材料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白山市国营实验林场91林班针阔混交林地内,海拔m,林分郁闭度0.7,缓坡地,坡向半阴半阳坡,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pH值6.0。

试验区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无霜期d左右,年平均气温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mm左右。

1.2试验材料

萌发菌种为石斛小菇属,蜜环菌种为A9,母种均选购于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栽培试验中使用的乌×红杂种天麻种子(成熟未开裂的蒴果),其母本为长白山乌天麻,来源于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采挖的野生箭麻,父本为陕西汉中红天麻,来源于陕西省汉中地区采挖的野生箭麻。段木为带皮鲜栎木段,直径为6~8cm、长度45cm,短枝直径为1~2cm、长度5cm的鲜榛材,底条直径为2~3cm、长度25cm左右的阔叶树枝条,树叶为栎木干树叶,栽培基质为森林腐殖土。

2试验方法2.1获得乌×红杂种天麻种子

采用室内加温法提早进行乌天麻和红天麻箭麻培育。箭麻培育室内栽植时间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保证乌、红天麻箭麻花期相遇,先将乌天麻箭麻从休眠中移栽到箭麻培育室内加温培育5~7d,然后再将休眠中的红天麻箭麻移栽到同一培育室内,箭麻栽植和培育期管理按常规箭麻培育法进行,45d左右乌、红箭麻进入花期开始杂交授粉。授粉方法是将红天麻花粉通过人工授粉方式点蘸在乌天麻雌蕊柱头区,为保证充分授粉,反复进行2~3次。经20d左右,杂交天麻蒴果成熟时及时采摘杂种蒴果获得乌×红杂种天麻种子;并将种子拌种在萌发菌叶中,装袋发菌2~3d后栽培。

2.2有性繁殖栽培试验2.2.1原材料处理和用量

栽培试验在6月初进行,栽培用段木在使用前7d截好备用。即将栽培时对段木进行砍口处理,并剁短枝、底条;栽培树叶提前1d浸泡透后沥去表水备用。栽培试验中每平方米使用天麻蒴果15个,3级萌发菌1袋(菌袋规格16cm×33cm),3级蜜环菌短枝菌种2袋(菌袋规格16cm×33cm),段木18根,短枝2kg,底条8kg。

2.2.2栽培方法

(1)“接菌层法”栽培。林下顺坡整地,床宽1m,深8cm,刨松底土;床底铺一层4cm左右厚度接菌层,接菌层底条上盖少量腐殖土,薄撒一层湿树叶略盖在接菌层上;顺床摆放段木,段木间隔3~4cm,并将已发好的1袋拌种萌发菌叶分一半量均匀码放在段木下;在段木两端和段木间隔处均匀放置蜜环菌短枝菌种和短枝;用腐殖土填充棒间空隙至2/3棒层处,再将剩余拌种萌发菌叶均匀分撒在棒间处,继续填土至过棒面上2cm厚;挖好排水沟,最后在床上盖一层厚5cm阔叶树叶层保湿。

(2)“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栽培。栽培方法同接菌层法,不同点是在盖有阔叶树叶层保湿基础上覆盖黑色地膜,并压好膜边。

(3)“三下窝法”(对照)栽培。栽培床底不铺接菌层,将拌种萌发菌叶撒在棒底层,床面不覆盖地膜,其他同“接菌层法”。

2.2.3试验设计

3种方法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面积6m,5次重复(测产时去掉了最高产量和最低产量);2.5年采收,测定产量。

2.2.4田间管理

“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栽培法管理,在播种后45d左右种子发芽后撤去地膜;其他管理方法按天麻常规田间管理方法[4]进行。

3结果与分析

杂种麻播种后第三年10月采收,称量三种栽培试验方法平均产量,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试验设计的两种栽培法均高于对照法的平均产量,以“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的平均产量最高,为5.37kg·m,比“接菌层法”栽培平均产量3.63kg·m提高了47.93%,比“三下窝法”栽培平均产量2.33kg·m提高了.47%;而“接菌层法”栽培比“三下窝法”栽培的平均产量提高了55.79%。利用q检验对三者进行比较,分别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说明乌×红杂种天麻有性繁殖中采用“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栽培法是最佳栽培方法。分析“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的增产效果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性繁殖栽培中采用铺设接菌层有利于菌床沥水、透气,可以减少雨季暴雨使菌床内土壤过湿而造成萌发菌叶或麻体腐烂。另外,接菌层中底条还起到传递蜜环菌的作用,有利于发芽原球茎早接种蜜环菌索并提高接种率;二是播种后采用早期覆膜,不但可以增加床内温度2℃~3℃,有利于种子提早发芽,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人为控制菌床内湿度,使菌床内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直到种子发芽后去膜。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栽培试验设计提供的“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是保证天麻有性繁殖种植产量稳产、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

4结论

“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和“接菌层法”栽培与对照常规“三下窝”法栽培相比较,分别提高产量.47%和55.79%;“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比“接菌层法”栽培提高产量47.93%。表明杂种天麻有性繁殖采用“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可以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建议在长白山乌天麻×陕西红天麻的杂种天麻有性繁殖栽培中采用“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法栽培技术。

作者:曲宾冯钰添张德义赵琨

来源:白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白山市林业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整理发布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mx/50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