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48岁,夜间突发眩晕,有恶心呕吐。他2年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既往吸烟饮酒史,这次医院。医院卒中中心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经过检查和判断,考虑急性脑卒中,在排除颅内出血和禁忌症后,给予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只因为眩晕发作,就静脉溶栓?可能很多朋友们都会有这个困惑,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眩晕发作的时候,都需要静脉溶栓吗?这也太随意了吧?
哪些眩晕需要重视呢?
眩晕本身并不是某一类独立的疾病,其致病原因也比较复杂。按照眩晕的神经定位,可以将其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指的是非迷路病变、非周围性原因引起的眩晕,由迷路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则为周围性眩晕。临床上的眩晕多为前庭功能障碍引起,但是在诊断时必须除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眩晕。
对于中枢性眩晕,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急性发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还有脑卒中的可能性。
怎么区分眩晕是中枢性还是周围性?
中枢性眩晕的运动错觉通常不严重,伴随的自主神经反应较轻,但常伴随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并有显著的中枢性眼震。所谓中枢性眼震是指纯粹的垂直性/旋转性眼震、或多方向眼震,眼震常常粗大,不受视觉注视抑制。中枢性眩晕持续时间长,不改善或改善非常缓慢。
周围性眩晕则表现为突发性旋转,多伴有耳鸣、耳聋等耳部症状,无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自主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面色苍白、盗汗等。周围性眩晕的运动错觉严重,伴随的自主神经反应严重,经常导致剧烈恶心、呕吐。周围性眩晕的眼震通常受视觉注视抑制。由于有快速的中枢代偿机制,眩晕症状在数天至数周就会改善。
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在眩晕程度、类型、耳部症状、意识状态、眼震、持续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参考。
这些太专业了,其实神经内科医生,有的时候也不好区分眩晕的类型,所以医生们会对每个眩晕的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病情和仔细的查体来严格判断。
那个刘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刘先生静脉溶栓后大概半小时,头晕的症状就好转了很多,静脉溶栓过程中刘先生没有出现牙龈出血、过敏以及其他不适症状。24小时后复查头CT未见颅内出血,这个时候,刘先生的眩晕症状基本消失了,医生给他继续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病因筛查。刘先生进一步完善了磁共振检查,证实是右侧小脑急性脑梗。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
卒中俗称中风,也称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失去相应的大脑功能,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80%。
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组织间隙中,导致脑细胞得不到正常氧气、营养供应而死亡,一旦发生,极为凶险。
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协调和平衡能力丧失导致行走困难或摔倒
视力下降看不清楚
丧失意识
无法控制地抽搐
一侧肢体突然无力或麻木
无法正常说话或理解他人语言意思
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当大脑缺血超过3小时,脑细胞将出现不可逆的损害,最终导致昏迷、残疾、植物人,甚至死亡。疑似脑卒中,一定要第一时间尽快拨打医院,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快速有效治疗。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中风)的有效方法。静脉溶栓适用于发病在4.5小时以内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是直接向大脑供血动脉注入溶栓药物,使药物直接进入供血动脉,再进入脑组织,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梗塞部位,从而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恢复血流,改善脑供血,从而缓解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mx/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