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不容忽视的老年低血压


大家知道,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然而也有不少病人,他们的血压处于90/60mmHg或以下,属于低血压。老年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有一定危险的病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血栓发生。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所引起的,所以老年低血压不容忽视。

一、老年低血压的三种类型

一般来说,低血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餐后低血压三种类型。

1、急性低血压

多发生于紧急情况下,如大出血(胃出血、手术意外)、休克(心肌梗死、低血糖、严重感染)、心力衰竭、昏厥等。发生急性低血压时,血压突然下降,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脉搏细弱、头晕、胸闷、尿量减少等严重症状。

2、慢性低血压

患者血压波动于正常血压的低值,可无自觉症状,或可发生头晕、心慌、乏力、健忘等,往往是一过性的,不会引起注意,可出现以下2种情况。

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从卧位、蹲位突然起坐或直立时,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站立不稳、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甚至发生昏厥。有时站立过久,也会引起血压下降,造成一过性脑缺血而昏倒。

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糖尿病、低血容量、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血液透析、麻醉以及扩血管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的服用,都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⑵体质性低血压: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体质衰弱者容易出现低血压,如结核病、严重贫血、脱水、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肝病和久病卧床的病人,均可发生低血压。健康指南

3、餐后低血压

一般在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从餐前mmHg以上降至餐后90mmHg以下。据统计,约1/3的老年人均出现餐后低血压,饭后血压迅速下降,引起晕厥、头晕、跌倒、肌肉无力,甚至会导致心绞痛和脑卒中的发生。

餐后低血压可见于健康老人,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卒中、晕厥及昏倒史的老年人,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帕金森病、糖尿病患者等。其发病机制是餐后肠道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当血液流向小肠后,导致循环血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压,从而发生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由于心脏缺血缺氧,可导致心绞痛;因血压下降,还可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表现为头晕、跌倒、肌肉无力。由于脑血管内血流缓慢,重者还会引起脑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原有高血压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突发事件。

二、急性低血压的治疗

急性低血压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大出血者,应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并按早期休克治疗,一般可口服麻黄素,每次25mg,每日3次;如无结核病或其他使用激素类的禁忌证者,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口服泼尼松,每次5mg,每日3次;平时可经常服用补中益气、温肾补阳为主的中药,如当归、党参、黄芪、附子、桂枝、黄精、干姜等,或口服八珍汤、金匮肾气丸、生脉饮口服液(内含红参、麦冬、五味子)和独参汤、野山参煎服。

三、慢性低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1、平时应经常测量血压,并注意其变化,久病卧床或体质较弱者更要注意。从卧位转为立位的动作宜尽量缓慢,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宜先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地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10~15秒钟后再走动,这样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切勿突然起立,以免血压骤降而昏厥摔倒。

2、一般低血压者可穿着弹力长筒袜或弹力紧身裤,或用弹力绑带包扎下肢,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症状明显、有昏厥者,最好不要单独外出,勿单独骑自行车,睡前宜用热水浸泡双脚,按摩足底。平时尽量避免服用容易引起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哌唑嗪、硝酸甘油、硝酸异丙酯、左旋多巴等。另外,消除紧张心理,正确认识疾病性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开朗。

3、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可根据个人的体质条件,每日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但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内容,并要持之以恒。

4、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瘦弱逐渐变得结实。若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以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常吃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作用的果品,如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中医食疗可吃大枣黄芪粥:大枣10枚、黄芪16克、糯米50克,先煮黄芪去渣,汤汁与糯米共煮,每日服一次,疗程为两个月。平时忌食生冷及寒凉、破气的食物,如菠菜、萝卜、芹菜、冷饮等。

总之,对慢性低血压者,只要针对病因治疗,预后良好。因体位改变出现低血压者,只要不迅速改变体位,并避免长时间站立,是可以预防的。对一般体质虚弱者,如血压太低,但无自觉症状,则不需治疗,只要适当增加营养和进行适度的体验锻炼,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即可。

四、餐后低血压的防护

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来说,其餐后低血压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因此平时应该注意防护。

1、首先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老年患者基础病严重,早餐后正好是晨间服用药物起效时间,影响血压水平。若患者正处于降压药服用阶段,应将降压药起作用高峰时段与餐后低血压发生时段避开,以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概率。

2、餐前应适量饮水,日常清晨可饮些淡盐水,或吃些稍咸的饮食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心排血量也随之增加,动脉紧张度增强,血压将随之上升。

3、少吃多餐,缓慢进食,并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还应注意食物的温度,如饮用热糖水或碳水化合物容易诱发餐后低血压。

4、过高室温环境下进食,久坐进餐后突然站立,也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应加以防护和避免。另外,餐后应注意休息,避免激烈运动。

老年人应提高对低血压的认知,防范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平时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并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

来源:《健康指南》年第11期[疾病防治]第10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戒烟、戒酒、戒狂喜,戒悲奴,戒空思,戒懒惰,戒虚度。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白殿疯病那家医院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10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