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的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指南则将其定义为:由卧位转换为直立位后收缩压下降≥10mmHg且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您可能感到奇怪,已经得了高血压,还会出现这样的低血压吗?事实上,老年人卧位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现象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反而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正常人由卧位起立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易淤积于下半身的静脉容量血管内,随即发生一过性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但机体可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反射性动脉收缩、颈动脉窦反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等,使血压保持于一定水平,而不出现影响重要脏器血供的低血压。但由于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钝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β-肾上腺能受体敏感性大大降低等原因,在体位变化时,老年人的神经、血管和有效血容量来不及调整,即代偿机制可能不足以使降低的血压恢复正常,就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并且它的发生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尤其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如果您属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时,或当您正在服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或精神类药物时,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它的主要表现为体位变化时头晕、乏力、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心绞痛、晕厥等,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但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非症状性体位性低血压占绝大部分,因而这种现象并未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也很难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然而这却会增加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随糖尿病、或应用利尿剂等药物者,必须在诊断与降压治疗疗效监测过程中注意测量立位血压,测量方法是: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min和5min时测量,以便及时发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并随之调整治疗方案。
本平台科普作品为原创,医院心内科临床医师李东娜。该作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禁止被其他网站及个人匿名转载。
回复“1”,可查看个人简介。
回复“2”,可查看坐诊时间。
回复“3”,可查看停诊时间。(患者朋友们请于就诊前一天回复查看哦,这样可得到最及时准确的消息)。
回复“4”,可查看预约方式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多少钱长春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