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微诊台解读体位性头痛站起头痛躺下就


夏天天热,一些人常常感觉头昏脑涨。一些过了三十五岁以上的中年女性朋友,做完体力性家务活出了许多汗,常会出现直立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躺下症状就会消失,站起来又犯头痛毛病。许多人会被误诊脑膜炎、偏头痛,住院治疗了却不见好转。为此,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主任王中卿教授提醒,找到病因精准治疗是关键,中年女性只要站着就头痛很可能是患上脑脊液漏引发的低颅压综合征。

低颅压综合征可导致头痛

王中卿教授介绍,许多中年女性体质弱,因一些重体力活造成直立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的症状,多数发病的元凶是“低颅压综合征”。临床上,该病常常会误诊为其他脑血管疾病。人体正常颅内压的范围在80~毫米水柱。颅内压力主要通过脑脊液的分泌调节维持稳定,一般成人的脑脊液容量平均为毫升,而脑脊液是每天不断分泌,每日生成约毫升,同时又不断被吸收,是一个循环的动态平衡过程。

如果脑脊液泄漏致使颅内压低于60毫米水柱就形成“低颅压综合征”。本病女性患者占2/3以上,女性过度节食减肥,摄入水分和盐分不足,天气炎热或过度汗蒸,低血压易导致脑脊液不足;女性脑脊膜薄过度体力劳动、提拉重物、头及脊椎外伤等都容易导致脑脊膜破裂造成脑脊液泄漏。

为何会发生直立性头痛症状?

王中卿主任介绍,直立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患者站着或坐着15分钟内就头痛或明显加剧,躺下或将腿抬高就缓解或消失。还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听觉异常等症状。人体脑壳和大脑组织间有脑脊液,就像一个“水囊”里的水,“水囊”壁由颅腔和脊椎腔内壁的脑脊膜构成。颅腔和脊椎腔是相通的,脑脊液主要作用是“托浮”大脑和脊髓形成缓冲带,避免其与颅骨、脊椎腔直接接触。一旦“水囊”出现“瘘口”或分泌的水分不足,颅内的压力就会降低。随着“水囊”内脑脊液量的减少,导致站立时脑组织在重力作用向下移位、摩擦,使颅颈神经、硬脑膜、动脉、静脉等结构受到牵拉,人就会感觉头痛、眩晕等一系列症状。

王中卿教授正在为患者排查头痛病因。

如何治疗低颅压综合征?

王主任表示,由于直立性头痛是低颅压的典型临床特点,因此患者诉说病史时应高度怀疑此病,通过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低于60毫米水柱就可以确诊。目前,磁共振成像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诊断技术,低颅压的影像主要表现为,如脑室变小、脑下坠、硬脑膜强化等;而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或椎管钆造影成像还可确定患者脑脊液漏的“瘘口”位置。

低颅压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不会引发严重后果,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头低足高位,患者可以多饮水和生理盐水,或静脉补液以缓解症状,每日总量约3升以上,进食高蛋白或胶质饮食,如肉类、皮冻等,穿紧身裤和束腹带。一般两三天可缓解。若症状没有缓解,可应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等。

如果病情较严重、治疗48小时仍无改善,很有可能是脑脊膜的“水囊”出现“瘘口”,这些“瘘口”通常都会很隐匿,需要磁共振椎管钆造影成像检查,只有找出“漏水”的准确位置再进行治疗,目前较多进行硬膜外血贴疗法,将自体静脉血15毫升注射于硬膜外间隙的“瘘口”处,形成血凝块,挤压和封闭“瘘口”,可迅速缓解头痛,有效率达97%,一般手术后一次性治愈头痛。

公益:头痛、眩晕义诊筛查

各类头痛和眩晕经常困扰患者的正常生活,本周起,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联合推出头痛、眩晕义诊筛查公益活动。由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王中卿教授,为患者排查病因、提供科学治疗方案,此次义诊只征集30名患者,活动地点在市一院内科楼11楼(周一、周四上午),免挂专家号。如果你正患有头痛或眩晕疾病,赶快报名吧。

参与办法:输入关键字“头痛眩晕义诊+姓名+电话”,就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预约时间了。

小编帮您忙

本周,小编帮您挂3位名医专家的号,每个专家仅限5位患者。

参与方法:







































长沙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16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