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听过“厕所猝死事件”
就是在厕所里
因为用力排便而猝死…
这事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但是你知道吗?
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上厕所引发猝死
近日,有了一篇报道称:一位68岁的张大爷在家中上厕所时不慎猝死,而猝死的原因则是因为上厕所时太用力导致的。
张大爷已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多年,平常也都会规律服药。事发当晚,已经三天没排便的张大爷想在临睡前再去厕所一趟,试试排一次便。可是在张大爷进了厕所没几分钟后,家人们就听到“咚”的一声闷响。推开厕所门一看,发现老人已晕倒在马桶边了。张大爷被医院,然而已回天无力。
医生经过诊断表示,张大爷猝死的原因是因为上厕所太用力导致心脏破裂猝死。
为何用力排便会发生猝死?
目前,心血管疾病占我国居民疾病死因构成的40%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综合征)则是心血管病的重要死因,而便秘就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仅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遇见便秘情况,也会通过屏气增加腹腔压力,也就是通过腹部用力的方式来排便。这样用力屏气时,会使胸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减慢心率,导致血压剧降,甚至可能出现心肌严重供血不足、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等情况。
对于长期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和健康人相比更加脆弱。用力排便时,腹压和胸腔压力增大,最终引起心脏破裂而猝死。
不仅如此,很多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用力排便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风险;若还存在排便后快速起身的习惯,很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造成短暂性脑缺血,严重会因为摔倒出现脑血管意外。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或有排便不尽感,病程至少6个月。慢性便秘的病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排便动力不足
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慢性胃肠道病变、老年退行性变等生理或病理改变可导致胃肠蠕动减缓,造成便秘。
2食物因素
长期不合理的饮食如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减肥导致进食减少等均可导致粪便充盈扩张的机械性刺激减少,正常的排便反射无法产生,从而造成便秘。
3肠道结构异常
肠道狭窄(如肠息肉、肠道肿瘤、肠结核、肠道冗长症、肠道外部受到机械性压迫等),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便秘。
4药物
如麻醉药、止痛药(如可待因等)、钙通道拮抗剂(如地尔硫卓等)、抗抑郁药(如丙咪嗪等)、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等)、抗组胺药等均可造成便秘。
5神经精神因素
正常的排便依赖于神经反射的正常传导,如果受到各种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经常忽视便意,抑制排便等,会产生便秘。此外,抑郁症、癔病等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发生便秘。
6其它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均可引起继发性便秘。
不止是便便堵了那么简单!
除了在生活中带来尴尬外,便秘的危害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并发症及相关疾病:并发症如痔疮、粪块嵌塞、大便失禁、直肠脱垂、肠扭结等;相关疾病包括胃肠功能紊乱,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大脑功能,诱发结肠癌、乳腺疾病、肝性脑病等,且与老年痴呆有关。
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下降:慢性便秘患者易合并焦虑、抑郁状态。
经济负担:美国每年有万患者因便秘就诊,人住院治疗。平均每位患者的花费达到美元;每年便秘患者使用泻药的花费为数千万美元。
当便秘来了,你可以这样做!01完善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插入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当出现便血或粪隐血试验、贫血、体重明显下降、腹痛、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等,或者年龄在50岁到75岁之间的无症状的人,应积极做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02调整生活方式
1)增加膳食纤维摄量:膳食纤维≥25g/d,当然不要只吃一种或一类食物,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就是水果、蔬菜,坚果;另外,深绿的蔬菜会比浅色的蔬菜膳食纤维更丰富一些,;
2)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每天的饮水量以~毫升为宜,相当于4瓶毫升的矿泉水;
3)饭后适量活动:饭后2小时出门散步,避免久坐;
4)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
03精神心理健康治疗
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和家人朋友聊天,多外出参与社交活动。
0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法:
1)软化大便药物;
2)润滑性药物;
3)促动力药物;
4)调节肠道菌群药物;
通过体外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促进肠道有益菌占优势,从而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减少与排除有害菌以及自身产生的内毒素,改善肠道紊乱带来的腹泻、便秘等健康问题,从而达到清肠排毒护肠的作用。
05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测压和肌电图等设备让患者可以有效感觉到排便时盆底肌的状态,帮助患者在排便的过程中快速学会控制盆底肌的方法,并反复训练排便时腹肌、肛门括约肌的适时舒张和收缩,帮助患者顺利排便。
06外科手术治疗
经过非手术治疗收效不大,经评估符合手术指征的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盆底疝可以考虑外科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后,并不意味着彻底治愈便秘,仍应继续前面所说是非手术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
慢性便秘的问题很常见,要正确认识其危害性,积极防治,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和整体治疗,强调良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生活方式调整为基础,联合药物和精神心理调整,医患双方共同努力,解决便秘难题。
THEEND
健康国人丰盛百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