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天麻改善小鼠睡眠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天麻对小鼠睡眠的促进作用及其对中枢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天麻有效成分天麻素通过影响DA通路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天麻组、橄榄油组、天麻-橄榄油组及阳性对照艾司唑仑组,每组10只,分别ig给予生理盐水、天麻、橄榄油、天麻-橄榄油和艾司唑仑,连续给药20d。各组小鼠分别在第7、20天给药30~40min后ip最大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35mg/kg),测定睡眠发生率;分别在第8天及第21天ip最小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50mg/kg),检测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长;采用ELISA法测定天麻对小鼠脑组织DA水平的影响;采用qRT-PCR法检测天麻对DA受体各亚型表达的影响;构建DA受体D1、D2诱导表达稳定细胞株,Westernblotting法检测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天麻给药20d后小鼠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发生率提高,睡眠时长延长,中枢DA水平显著提高,DA受体各亚型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同时,天麻中有效成分天麻素可激活DA受体D2而不是D1介导的信号通路。结论天麻可能通过上调中枢DA系统活性进而调控睡眠,天麻中有效成分天麻素可能通过D2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失眠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据调查,我国约47.2%的老年人存在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并且这一问题呈现出逐年年轻化的趋势[1]。失眠不仅会诱导情绪的过度兴奋(焦虑、反叛和心境恶劣的人格特质),而且与精神疾病高度共存,是产生抑郁和自杀倾向的重要诱导因素[2-3]。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类药物(三唑仑、艾司唑仑、硝基安定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4]。

苯二氮?类药物主要与苯二氮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可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的功能,促进Cl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膜超极化。由于苯二氮?类药物弥散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常带来戒断综合症和白天残留效应等副作用[4],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褪黑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5]。近年来,神经解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与睡眠觉醒脑区间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临床常用的以DA受体为靶点的抗精神病药物都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作用,如DA受体D1拮抗剂氯氮平以及FDA批准的2个DA受体D2拮抗剂氟奋乃静和三氟拉嗪[6]。研究发现D2是维持睡眠和觉醒的重要受体[7]。安神类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包括DA在内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系统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8]。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镇静安神、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等病症的治疗[9]。天麻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天麻素(0.19%~0.82%)、天麻苷元(0.01%~0.12%)、香草醇、天麻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10-11],其中水溶性的天麻素和脂水两亲性的天麻苷元因较强的药物活性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45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