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医院放射科开展脑白质病变定量影像评估


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s)被认为是脑脆弱性的神经影像标志之一,是老年人群头部磁共振检查的常见发现,也可见于青中年人,随年龄增长而日趋严重。白质高信号在图像上表现为脑白质区域的高亮信号,是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影像表现之一。由于白质高信号与脑卒中(俗称“中风”)存在密切联系,过去的影像报告倾向于将其解释为“缺血梗死灶”,以避免遗漏对严重后果的预警。然而,过多诊断“缺血梗死灶”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过度紧张,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脑卒中的过度诊断和不必要干预。

白质高信号不一定代表了脑缺血梗死,可能与多种神经病理学基础有关,例如脱髓鞘及轴突丢失、胶质密度降低及萎缩、皮层变薄及脑萎缩、内皮及免疫激活、缺血性损伤、低氧及低灌注等。随着临床科研的深入和国际共识的达成,目前医学界认为白质高信号在脑血管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与脑卒中及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还可能参与了认知功能下降、痴呆、死亡、抑郁、步态及平衡障碍、泌尿功能异常。

头部磁共振检查发现“白质高信号”后,亟需科学全面的评估,依托信号位置、形态特征、定量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信息综合为病因鉴别、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线索。医院放射科为解决以上临床问题,面向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影像服务,于近期研发了“脑白质病变定量影像评估与结构化报告系统”。该系统依托国家双创项目——“多模态影像技术双创中心”,根据国际专家共识及神经病学临床诊断需求,为综合评估白质高信号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不仅包括病灶位置、形态、强化特征、半定量视觉评分,还能自动分割脑区、提取白质高信号病灶、计算病灶负荷的定量信息,上述影像评估及报告系统已申请国家专利(已受理)。

该系统一经推出,深受临床及放射同行欢迎,不仅大大减轻放射医生的诊断工作量,与人眼相比,还能更稳定、客观地反应白质高信号特征,实现病灶的精确定位与定量监测。

图1白质高信号自动分割

图2脑叶自动分割

图3脑白质病变定量结构化报告(已申请国家专利,已受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qw/92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