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位性脑缺血 > 脑缺血人口 >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体位性脑缺血 > 脑缺血人口 >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类以持久心境低落为特征的慢性综合征,多由社会心理因素诱发。在现代社会中,抑郁症格外常见。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作用于多靶点、多个环节,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综述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抗抑郁研究现状,为临床用药及科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抑郁症;活血化瘀;中药;进展
ABSTRACT:Depressionwasachronicsyndromecharacterizedbypersistentdepression.Itwasinducedbysocialpsychologicalfactors.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incidenceofdepressionincreasedyearbyyea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
hadmanyadvantages,suchasavarietyofactiveingredients,lowsideeffects,actingonmultipletargetsandlinksetc.ActivatingbloodcirculationtodissipatebloodstasiswasimportanttoTCMTreatment.Thispaperreviewedtheresearchstatusofantidepressan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twillbeprovidedatheoreticalbasisforclinicalmedicationandscientificresearch.
KEYWORDS:Depression;Activatingbloodcirculationtodissipatebloodstasi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earchprogress
0引言
抑郁症是一类以持久心境低落为特征的慢性综合征,多由社会心理因素诱发,严重影响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1]。在现代社会中。抑郁症格外常见,抑郁症仅位于癌症所致疾病负担(11%)之后,占到10%,对国民经济具有沉重的负担[2]。药物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的西药,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伴有口干、困倦、心跳加快、排尿困难、便秘、视物模糊、体位性低血压、骤然停药易出现戒断症状等一般副作用和过量可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严重不良后果,以及易产生耐药以及费用昂贵等弊端,严重限制了西药应用。相对于西药,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作用于多靶点、多个环节,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所以,寻找研发低毒、高效、安全的中药是当今中外抗抑郁研究焦点之一。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故综述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抗抑郁研究现状,为临床用药及科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抑郁症中医病机学说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对其病因病机及病位情况,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丹溪心法·六郁》提出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明代张景岳将五气之郁称为因病而郁,将情志所致称为因郁而病;清代王清任提出血瘀与郁证十分密切,指出:“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提出对于郁证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郁证病位的描述,如《医碥·郁》提出:”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张景岳提出“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因此,情志所伤乃致病之根本。“气为血之帅”,气滞行血无力而致血瘀,所以郁证根本病机是气滞血瘀。郁证致病因素中,瘀血、湿热、痰浊既是形成原因,又是病理产物。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与郁证发病密切相关。
2抗抑郁活血化瘀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多味具备抗抑郁的效用。相对于一味中药,因中药有效单体具有易于推广、易于明确药理机制的特点,所以运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有效单体是目前中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现已发现多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抗抑郁单体。
2.1川芎
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经大量的药理毒理实验表明,川芎的抗抑郁有效单体有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川芎嗪、阿魏酸等。谢伟彬[3]等在拆方研究中发现川穹组(有效成分阿魏酸)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的动物行为学指标数据上与氟西汀以及甘草组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阿魏酸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Matsumoto等[4]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正丁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可直接抑制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作用或间接影响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的作用,从而改善孤养小鼠焦虑行为以及减少由FG作用于小鼠而引起戊巴比妥钠睡眠的时间,证明藁本内酯和正丁基苯酞极可能存在抗抑郁作用。川芎嗪一方面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另一方面在凋亡基因的调控中,川芎嗪能上调原癌基因Bcl-2蛋白、下调c-fos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从而减少脑细胞死亡,保护脑组织,进而表明川芎嗪具有一定抗血管性抑郁的作用[5]。
(图片源自网络)
2.2姜黄、郁金
姜黄味辛、苦,性温,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功效;郁金味辛、苦,性寒,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功效。姜黄素是一种提取自郁金、姜黄等中药材中的有效天然成分。Z.F.Yu等[6]发现姜黄块根的水提物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主要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A(MAO-A)活性,部分抑制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减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另外,胡椒碱会加强姜黄素抑制MAO-A的作用[7]。同时,李元春等[8]也表明姜黄素类似化合物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而具有抗抑郁活性。另外研究发现,姜黄素可降低海马及额叶皮层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转化率,升高3种递质的水平而具备抗抑郁作用[9-10]。此外,研究还发现姜黄素抗抑郁作用和5-HT1A/1B、5-HT2C受体可能相关[11]。
2.3乳香
味辛、苦,性温,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功效。张业奇等[12]表明乳香精油对于抑郁症模型小鼠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表明乳香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5-HT的作用相关。但乳香精油成分过于复杂,其有效单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4丹参
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功效。丹参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丹参素、丹参酸A、丹参酸B、丹参酸C,此外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等其他成分。张忠东等[13]发现丹参酮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其降低MAO的活性,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有关。石翠格等[14]发现丹参素钠可减弱皮质酮对PC12细胞的损伤,证明丹参素钠具有抗抑郁效果。研究发现,丹参一方面提高脑缺血后海马和大脑皮层区Bcl-2蛋白表达,另一方面上调并延长脑缺血后海马CA1区活化蛋白1的结合活性,证明其具有神经的营养和保护作用[15]。进一步研究发现,丹参还具有调节脑缺血导致的单胺类物质代谢紊乱、增加下丘脑微循环血流量、减少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脑损伤等作用[16]。
2.5西红花
味甘,性平,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功效。西红花主要包含四种有效成分:西红花苷(西红花素,非四萜类色素)、西红花酸(藏花酸,包括西红花酸甲酯类、西红花酸葡萄糖酯类、西红花酸龙胆二糖酯类等)、西红花苦苷(环香叶烷型单萜类化合物)和藏花醛。Moshiri等[17]证明西红花柱头提取物对抑郁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关于西红花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节作用,相关学者发现,西红花提取物可防止血浆中皮质酮水平提高[18]。还有研究表明,西红花苷可显著降低血浆皮质酮水平[19]。Ghasemi等[20]发现西红花的水提物可明显增加海马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浓度和BDNF的转录水平。Hackman等[21]发现西红花苷能明显提高BDNF的转录水平。
2.6龙血竭
味甘咸,性温平,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功效。冉媛媛等[22]发现龙血竭以及其提取物具有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长时程记忆信号通路、神经营养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海马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迁移有关。
(图片源自网络)
3中医复方研究
从中医角度分析,气滞血瘀为郁症的根本病机,所以运用活血化瘀方是从“本”的角度来治疗郁症,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临床上,经常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抑郁症。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所使用的中药中,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次位居第二,达到17.66%[23]。
3.1补阳还五汤
出自《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现代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有神经保护、神经功能恢复、抗痴呆和抗抑郁的作用[24-25],能促进神经元再生、促进受损脑组织修复。补阳还五汤抗抑郁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表达、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26]。
3.2血府逐瘀汤
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牛占忠等[28]发现对于抑郁性神经症,单用氯丙咪嗪的临床疗效低于与血府逐瘀汤联用。刘英等[29]发现血府逐瘀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海马5-HT水平及5-HT1A受体表达有关。
3.3通窍活血汤
出自《医林改错》,具有通窍活络、活血化瘀功效。晁怀峰等[30]发现对于中风后抑郁症,加减通窍活血汤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张兴云[31]、范录平[32]等发现采用联合通窍活血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中风后抑郁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抑郁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4其他
除以上这些临床使用、报道较多的中药复方外,仍有一些报道较少的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如武宏等[33]发现加味桃红四物汤能有效的改善中风后抑郁症。
4总结
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大量的经验及文献记载。不论是中药复方还是单味中药,都具备生物活性成分多样性及药物作用多靶点性等优势。目前抗抑郁药物研发,多靶点起效药物成为研究焦点之一[34],这恰好与中药的优点一致。目前抗抑郁中药的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虽然有一些关于活血化瘀单味药或复方抗抑郁研究的报道,但多数研究相对表浅。现仍有待我们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系统而深入的进行药理及临床实验研究,发扬祖国医药事业。
参考文献
[1]周晓俊,李奕,李云歌,等.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13(31):-.
[2]季建林.提高对抑郁症的识别、诊断和治愈--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简介[J].心理与健康,(5):15-17.
[3]谢伟彬.柴胡疏肝散及拆方和活性成分阿魏酸对抑郁模型大鼠的生物方剂分析药理研究[D].中南大学,.
[4]MatsumotoK,KohnoS,OjimaK,etal.Effectsofmethylenechloride-solublefractionofJapaneseangelicarootextract,ligustilideandbutylidenephthalide,onpentobarbitalsleepingroup-housedandsociallyisolatedmice[J].LifeSciences,,62(23):-82.
[5]朱晓琴,雷水生.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3):77-79.
[6]YuZF,KongLD,ChenY.AntidepressantactivityofaqueousextractsofCurcumalongainmice[J].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83(1-2):-.
[7]BhutaniMK,BishnoiM,KulkarniSK.Anti-depressantlikeeffectofcurcuminandits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北京手术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rk/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