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高血压风险越高
我国高血压负担非常重。根据不同流行病学调查的高血压患病率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大约2.6亿,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大约万,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约3.86亿人。高血压前期的人经过10年后50%多成为高血压患者。粗算起来,全国共有近7亿人血压不理想。
美国国家健康营养调查资料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显示,高血压如同其他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增龄性疾病。岁数越大,高血压患病风险越大(表1)。
表1高血压与年龄的关系
我国20-45岁之间的人口约有5亿(万高血压)。即使55岁仍没有高血压的人,余生仍有90%机会患高血压。所以,对多数人来说,高血压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灰色地带:高血压前期更引起重视
高血压界普遍认为,白天最佳血压/75mmHg,理想血压(正常血压)/80mmHg,高血压前期(正常高值):-/80-89mmHg,血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前期(-/80-89mmHg),是指目前虽然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但是,未来10年内50%进展为高血压,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为何高血压前期应当引起重视?传统意义上的“正常”血压/75mmHg与/90mmHg之间,仍然随着血压的增高,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图1)。因此,作者认为,叫高血压前期比叫正常血压高值更能引起公众的重视。
图1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
高血压致“哑型”脑中风:负担超乎想象
在我国,高血压造成的脑中风危害比冠心病高2倍以上。脑中风是我国国人健康与残废的头号元凶。最近研究指出,高血压造成的脑中风负担比目前我们所估计的要高10倍。
“哑型”脑中风:在病理学上脑中风病理改变已经存在,但没有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不明显,用目前临床手段难以诊断为脑中风的一类患者,定义为“哑型(silent)”脑中风,把能够靠临床表现作出诊断的中风称为表现型。“哑型”脑中风患病率比表现型要高得多,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及颈动脉存在病变的患者。年,美国通过更加敏感的筛查方法-脑磁共振(MRI)方法,检查年龄65岁的人群,发现每15个人中有一个符合脑中风的MRI影像表现,即每年约有万病例,但传统方法只能对其中的10%(24万)作出诊断,90%患者漏诊。有人随访例无脑梗死的人群5年,随访过程中17.7%发生脑梗死,其中11.4%有临床症状,6%无临床表现。
体位性血压与“哑型”脑中风:日本报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例)体位性高血压患病率11%(体位性高血压的定义:站立收缩压增加大于等于20mmHg)。有体位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哑型”脑梗风险比无体位性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体位性低血压(23/)与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率接近,两组患者的“哑型”缺血性脑梗发生率相似的高。我们自己的研究资料显示,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以及脑中风相关。
夜间血压类型与“哑型”脑中风:夜间超杓型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高血压比率明高于杓型与非杓型血压者。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哑型”脑梗(MRI确诊)风险高(表2)。深杓型高血压患者增加中风风险,患中风后预后差。这些结果告诉我们,有条件的患者,最好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或家测血压,根据血压类型调整用药时间。
表2夜间血压类型与哑型脑梗死的关系
季节对血压的影响:根据季节调整方案
不同研究证明,不管老人还是儿童,健康者还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受气候的影响。所有研究均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示冬季升高,夏季降低为谷。高血压季节性变异可能反应了某些危险因素的季节变异;如室外温度,体力活动,维生素季节性变化,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垂体加压素。
脑中风-季节性变化,秋-冬最常见,夏天最少,独立于性别及其他危险因素。中国成都自发性脑出血研究显示。冬季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最高(45.5/10万;5%CI,38.4-52.7),夏季最低(24.1/10万;95%CI,21.9-26.2);而与是否携带传统脑中风危险因素(高血压,饮酒,糖尿病,吸烟)无关。
日本高岛县脑中风注册研究随访15年(-年)发现,冬春季节缺血性脑中风比夏天多1倍,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季节性差异。上海复旦大学与美国北卡罗林那国立健康研究院环境健康研究所(NIEHS)、香港大学共同对中国8个大城市气候温度变化与脑中风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不管气候是冷还是热,均增加脑中风死亡风险(14%-39%)。
-年40万台湾居民,按月测量血压发现:收缩血压冬天比夏天平均高5.3mmHg,舒张压高3.2mmHg,男性比女性,老人比年轻人,变化幅度更大。如果是边缘性高血压,特别老年人,季节性变化,可能会影响到高血压的诊断。
从中国10个农村,城市社区入选50万()年龄30-79岁的人,观察季节对血压的影响。夏季(6-8月)与冬季(12月-2月)比较,平均血压差别10mmHg,农村差异比城市更明显(12mmHgvs.8mmHg;P0.)。室外温度每升高5℃,收缩压与室外温度呈负相关,室外温度越低,收缩压越高。室外温度每降低10℃,收缩压升高5.7mmHg。
中国苏州5万人的研究发现,血压随季节变化,冬天升高,夏天降低。夏冬收缩压差异,男性8.8mmHg,女性7.0mmHg;收缩压与室外温度负相关,特别超过10℃,室外温度每降低10℃,引起收缩压升高6.1mmHg;老人与瘦人变异更明显。
来源:《全科医学论坛》期高血压讲堂
作者:中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惠汝太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想分享/发布信息/观点,请发送内容至邮箱:task_general
.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白殿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rk/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