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炎炎夏日,不可忽视的症状
1、夏季的到来天气越来越热,空气湿度大,含氧量降低,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人体为了散热会使外周血管扩张、血液聚集于体表,这就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大脑缺血缺氧,致使头晕发作。例如:一些年轻女性原本瘦弱,平时血压就正常低值,天热时,就很容易会出现突然站立后、因为体位性血压改变导致头晕、双眼发黑等症状。
2、其次,当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3、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一些中老年人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比如:头痛、头晕、呕吐、一侧肢体喝面部的感觉异常、口角歪斜、流口水、突发的视觉障碍、言语不清意识模糊...等
这些都有可能是脑中风的诱发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估治疗,有些症状有很大几率发展为“脑中风”。
造成脑中风的原因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6、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预防中风的方法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小编提示:综上所述,相信您对产生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您能有一定的帮助,为了您的健康,大家一定要积极的预防,这样才能减少脑中风的发病率。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赞赏
长按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瘕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rk/1855.html